一面戰旗,穿過整整三百八十一塊彈片。
講著,王爍向大家展示了佈滿381個彈孔的戰旗的照片和上甘嶺陣地上的樹樁。
“這節樹樁上的彈頭、彈片及彈孔就是當時戰爭激烈殘酷的最好證明。”
樹樁,大部分已經被燒焦,整體佈滿彈孔和裂痕,至今留有二十多個彈頭和彈片。
何謂慘烈,這就叫慘烈。
這不是神劇,這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戰場場面。
只不過距離我們的時代太過久遠了,講出來,很多人覺得難以置信,很多人想象不到那種畫面。
一些娛樂化的抗戰劇讓年輕人覺得,戰爭,並不是那麼殘酷,每一個人都有主角光環......
同為年輕人的王爍在這一點上有很大的不同,他沒見過戰爭場面,但他從小聽爺爺講述描述。
他懂,他能理解,現在,此刻,他能描摹出來。
......
戰役中,志願軍先後投入兵力四萬餘人,激戰四十三個晝夜,擊退敵人組織的九百多次進攻,共殲敵兩萬五千餘人,把陣地牢牢釘在三八線上。
範佛里特原計劃只用兩個營的兵力,五天時間便可拿下上甘嶺的美夢徹底破滅。
上甘嶺,成為美軍的傷心嶺。
上甘嶺,也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地。
這一仗,打出了軍威。
讓那些不可一世的西方國家看到了,中國人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軍的飛機。
我軍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紀錄。
志願軍在戰鬥後期的所有火炮之和僅僅是敵軍在戰初的四分之一。
一場戰役下來,聯合國軍總共發射了一百九十多萬枚炮彈,五千多枚航彈。
而志願軍只有四十多萬發炮彈,且都是在後期才用上的。
上甘嶺戰役之後,美軍再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