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老兵不死> 0145 悲涼的評價:獻了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145 悲涼的評價:獻了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 (2 / 2)

繼而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文中並沒有直接歌頌那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直。

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難,茁壯成長。

父親心目中的白楊──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描寫非常傳神。

王亮和小雨配合,把父子三人的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的淋漓盡致。

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

課文在人物心理上沒有太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透過人物的神態變化來表現感情的波瀾。

這些淺顯直白的東西,不需要王亮去講,網友們能夠自己領悟得到。

這只是一篇不起眼的小學課文,但意味悠長而又深遠。

沉寂片刻之後的評論區炸了。

“剛開始還好好的呢,越往下聽心裡越不得勁,不知道為啥,有種感懷傷悲的調調。”

“我馬不停蹄地翻箱底找出了小學的課本,找到了這篇課文,上面有我寫得扭扭捏捏的一行字:我長大了要做一顆白楊樹,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眼淚嘩的一下子就流了下來,現在的我活成了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樣子。”

“是啊,小學的時候我也學過這篇課文。五十年代的故事,大批內地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奔赴新疆,開發大西北,艱苦創業,獻了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誰還記得當年的那些內地青年們?”

“我還想著當年的幾條口號,‘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那是時代號召,全國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隨著話題的展開,網友們的討論變得更加熱烈。

“從一九六四年開始的一場浩浩蕩蕩的戰略轉移,造就了近十七年時間的大移民。數以千萬計的熱血男女,懷著為中國國防軍工事業奉獻青春與生命的熱情,從京城、滬市、沈市、海城等工業重鎮到窮鄉僻壤,像蒲公英般在深山裡紮下了根。”

“四十多年過去了,他們老邁的身軀已經放棄了對故鄉的眷戀,而標誌著他們壯舉的子女們,卻承受著來自三線建設戰略調整的重負,還有歷史對他們的遺忘。”

“就問一句,誰還記得當年的三線人?!”

“我記得,和傳統意義上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同,三線移民遵從“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倡導了一種好人好馬進山來的精神,從東部沿海及北部工業城市,調動大批人力、物力往西部偏僻深山裡轉移。除了在為我國國防軍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外,十七年的時間裡拉來的兩千多億元的投資,也使三線建設帶動了地方經濟甚至是城市建設。”

“可惜啊,大批曾經的三線企業已經搬遷,亦或是合併、破產、重組、轉讓、倒閉,都逐漸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啊!”

“三線人老淚縱橫!”

“三線人的後代路過,謝謝大家還記得我們,謝謝老首長和小甜心朗誦的這篇課文,聽完心裡非常暖。還能有人記得我們,真好!”

王亮長嘆了一口氣,朗誦《白楊》,意在於此。

王亮:“三線建設不僅僅是新中國處在各強大敵對勢力包圍下的一場偉大的成功的自我救贖,在客觀上,也算是新中國第一次對西部的開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