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6 老三線:一代人的熱血青春
把《白楊》拿出來,王亮就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曾經有這麼一群人。
王亮繼續道:“任何一個因人為的動作而構成的歷史事件,最終都會還原為人本身。不管三線人今天身處何處,以何種形態生存和生活,他們永遠都無法去除自己身上的三線烙印。在此,我想向他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們雖然不是軍人,但他們為中國國防軍工事業奉獻了青春,奉獻了生命的熱情。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
緊接著,王亮描摹出了一個畫面。
不僅僅是對當年的三線人,更多的是對響應政策的號召,從內地到邊疆去工作的青年人生活的寫照。
上個世紀中後期。
商店、糧食鋪、衛生室、郵局、幼兒園、小學、初中......
那個時候,時間總感覺很漫長,但日子卻過得很快。
沒有網路,但人們每天都過得都非常充實。
每天早上的六點,廠裡無處不在的大喇叭就開始播音,伴隨著廣播,全家開始起床吃早飯。
飯後大人們便騎著腳踏車或一溜小跑奔向車間。
小孩兒則去上學。
中午下班之後,大人們要回家給孩子們做午飯。
吃完午飯之後小憩一會兒,然後又是一陣廣播聲。
上班,上學,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那時候,每個小孩的胸前都掛著一把家門鑰匙,上小學以後就自己放學回家,廠裡廣播響了,就知道爸媽要下班了。
那是一座孤島。
同外界沒有任何聯絡的孤島。
外人闖不進去,裡面的人也出不去。
那是一個小小的世界。
住得是筒子樓:每家一個房間,面積小的只有十一二平方米,大的也不過是十五六平方米。
要擠進一家三口,甚至老少三代。
日子雖然過得艱苦,但是人們都很快樂,起碼比現在要快樂的多。
也純粹的多。
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家挨家,戶挨戶,心連著心。
鄰居之間聯絡非常緊密,住在一棟樓裡的自然而然的都結實成了好友。
晚上,小孩們聚在一起做遊戲,亦或是看動畫片,《天書奇譚》、《神筆馬良》、《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