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犧牲與紀念:老兵榮耀
“同德軍的地雷比起來,日本人的地雷就差太多了,對我們根本就構不成什麼威脅。在狹窄的山谷裡和陡峭的斜坡上,坦克沿著我們挖好的通道全速前行,後面緊跟著步兵。我只記得當時我們是一路追趕,而日軍是一路撤退。”
科金講述的正是遠東戰役期間,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平均每晝夜前進一百五十公里,越過大興安嶺,前出至中國東北的故事。
“後面,我們經歷了一場惡戰,打得非常激烈,好多兄弟都犧牲了。”
科金回憶,當時油料告罄,裝甲部隊不得不在內蒙古的魯北和突泉集結休整兩天。
得到情報之後的日軍出動了八十六架轟炸機,進行了整整十二次集中轟炸。
蘇軍的一百五輛坦克、二十七門火炮和四十二輛汽車在轟炸中被摧毀,當然,還有不計其數計程車兵葬生於炮火之中。
兩天後,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才得到空運的油料供應,重新恢復進攻。
左翼先頭部隊攻佔吉林洮南,殲滅偽滿的騎兵第一師,俘虜敵人一千三百餘人。
當然,落入到蘇軍手中的俘虜們的待遇可不比......你懂的。
至此,日本關東軍心臟地區的大門被徹底開啟。
戰爭結束,在回國前。
科金認識了一個能講得一口流利俄語的中國姑娘。
兩個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科金在臨行前曾和那個姑娘合影留念,只可惜那張照片在他回國的途中丟失了,這也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其實我已經記不清她長什麼樣了,只記得她笑起來很甜、很美。”
王亮:“有些人永遠不會老,而有些人卻從未年輕過。老兵們的青春燃燒在戰場上,他們永遠年輕。”
科金看似講得隨意,但時隔七十多年,他仍然能夠記得如此清晰。
看得出來,那段記憶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腦海裡。
曾經的那個中國姑娘或許已經嫁人,或許沒能熬得過戰爭歲月......
但可以肯定的是科金永遠也不會見到她了......
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會有難忘的事情或是難忘的人。
退休後的科金積極參與籌建和組織太平洋艦隊老兵委員會。
他經常探訪中小學,講述戰爭故事,傳播老兵精神,還時常和委員會的老兵一起探討如何更好發揮老兵委員會的社會功能。
“我叫陶格夫匹爾斯的克拉夫迪婭?德米特里耶夫娜?捷列霍娃,來自拉脫維亞。”
另一個講述者是一位老太太,她向大家展示了下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
儘管是黑白照片,但絲毫掩飾不住她年輕時候有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