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手結龍象清定真如印。即兩手拇指尖分別掐住中指的第二橫紋處的中心,兩中指第二指節彎曲,兩手相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中指在第二指節彎曲處相接,手心向上,兩中指尖並起對準自己的鼻尖,緊挨肚臍放好,閉目凝神用天目觀想,在極樂勝境有一座高山像大象一樣巍然聳立,山腳下有一條大河像巨龍一樣呼嘯奔騰。把意念系在身處極樂勝境的另一個我上。口誦特音,雜吽班霍,念七七四十九遍。繼續觀想你的另一個我(實際上是你的靈子明點)雙手把大山托起,大山變成一頭巨象,兩腳踏在大河上,大河變成一條巨龍。身體變得無比的高大,頂天立地,彷彿普天之下唯我獨尊,我就是道,我就是真理,世界上萬物都無法與之比擬。此時觀想手託的巨象化成光從手心進入體內,腳踏的巨龍也化成光進入腳心,全身被光能充滿。
四、手換結六轉蓮花印:即兩手手指互動相叉,右手小指抵住左手小指與無名指根縫,右手無名指抵住左手中指與無名指根縫,右手中指抵住左手中指與食指根縫,右手食指抵住左手虎口,右手大拇指與右手食指清觸,左手拇指尖和左手小指尖相結。口誦特音如下:雜吽班霍,四字明,七七四十九遍。觀想身處極樂勝境的另一個我縮小成一個白色的亮點又回到自己的天目穴裡進入中脈到達心輪住於心輪正中心。觀想這個白色的亮點所發出的光照亮你的中脈,照亮你的全身,通體明亮無比,照亮了整個的虛空,自己的身體亦成中空,逐漸增大充滿虛空。觀想在自己海底輪下方有一頭巨象在來回奔跑不停地向自己輸送能量,自己也和大象相應,自覺力大無比。最後大象化成一道亮光進入中脈,化成能量充滿全身。觀想自己頂輪上有一巨龍在翻騰,自己不停吸收巨龍的能量和巨龍相應,彷彿隨時都可以象巨龍一樣飛騰於天空海上。觀想巨龍化成一道光進入自己的中脈,化成能量充滿全身。此時龍象和自身完全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集中心神於此入靜、入靜、入定。
尋常習武者苦修三年功成,“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須修半時辰。
第二層十訣劍氣
盤坐,雙臂繞環,指尖相離約一尺。運氣自任脈上至膻中,至左肩,至左手,至右手,至右肩,後歸膻中。如此二十四次,然後反轉。將氣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三十天內氣外發,外氣內收初步功成也。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握空拳放於腹前,功夫至此,片刻之間丹田氣足,此時全身俱已通暢,氣已無須再循經脈路線,而是隨意調動,即達到意動氣行。在身前三尺處點一臘燭,舉起右拳對準臘蠟,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時,配合發聲“嘿”,氣發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陽面三陽經脈同時激射而出,直擊燭火。注意決不許有煽風之動作,全賃內力,直至將燭火擊滅擊出後即將氣收回。兩手交換練習。先練三陽經神劍,後練三陰經神劍,每次練功不得少於一個時辰。隨著功力的增長,燭火或逐漸移遠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遠。一般以一丈為標誌。勤修可達收發自如,十訣劍氣功成也。
尋常習武者苦修七年功成,“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須修一時辰。
第三層逍遙乾坤
動功:
一:兩腳分立於肩寬,兩手成掌直舉頭上,手指相對,掌心向上,兩眼平視,兩掌內翻下壓觸地後,直臂向外推,邊推邊直腰舉掌上頭頂,還原成起式。以上動作反覆練習,下沉呼氣,上起吸氣。
二:馬步站立,兩臂曲肘握拳於腋下,拳心向上,身體端正,眼看前方。接著,兩拳變八字推掌,掌心朝前,同時由腰間向體前推出,配合呼氣,意守勞宮;接著,兩掌分別外旋,成手心朝上,變拳,曲肘內收,隨式徐徐收至腰間,拳心向上,配合吸氣,意守勞宮。以上動作,不限次數,量力而行。
三:接上式向左轉身,或左弓步,兩手由跨後向前平舉,掌心向下,與肩同寬,平行,意守勞宮,兩掌後收至腋窩處立掌,指微曲,身軀後坐,左腿伸直,右腿彎曲,重心在右腳,兩掌推出於肩平行,掌心向外,成右弓箭步。反覆練習數次後,在轉身向右練功,姿勢相同,方向相反。
四:收功,接上式,兩掌相對,掌心向上,從上丹田捧氣至中丹田,翻掌,然後慢慢下壓回下丹田,捧身時吸氣,下壓時呼氣。靜功:兩腳分開同肩寬,兩掌側平舉,掌心向下,兩眼平視,意守勞宮一分鐘,兩掌放下至跨後在向前平舉,掌心向上,下蹲成馬步。又練一分鐘,一分鐘後,兩掌收回至腰間後,緩緩上升至胸前,距離胸一尺左右,掌心向內,手指張開相對,略成爪狀,馬步不變,意守勞宮,感到支撐乏力時,就還原成靜功起式,又複習靜功。一柱香時間,為一回。高階日功:習此功需在日中,盤膝而坐,兩腳心朝天,兩手於頭頂斜對準太陽成合抱式,意想手託太陽,當手有熱感時,意想太陽化作兩股熱流順左右勞宮穴進入匯於中丹田,在下行至下丹田後,經督脈上行從百會穴出,在兩手之間,又形成太陽,反覆進行天罡之數。
月功:
習此功需在月中,盤膝而坐,兩腳心朝天,兩手於頭頂斜對準月亮成合抱式,意想頭頂百會穴上有月亮在此,當百會穴有清涼之感時,意想月亮化作一股寒流順督脈下行經下丹田--中丹田兩股由左右兩勞宮穴出在雙手之間化成月亮,反覆進行天罡之數。
以上兩功應特別注意練時兩功次數一定要一樣,而且如果練了日功就必須練月功,練了月功就必須練日功,如果有所差別陰陽不得合,天地不得泰,百步神拳就無法練成無聲無形無色無相之境。以上為順氣導真之法。此功需日月交合之時練,練功者可面南背北,但決不可向東或向西。
自然站立與肩同寬,放鬆全身,靜心絕慮。左腳向右腳後跨一步,吸氣同時意念陰陽合和之氣由丹田而發流於雙掌。身體下蹲或成坐盤姿勢,雙手於胸前合併,同時閉氣,意念雙手之氣相互逼攻,在兩手間形成一球流轉之氣。呼氣,呼氣同時向外推,同時意念真氣之球無聲無形無色無相的擊向百步之外的物體使之摧毀。在推掌時可配合雙眼圓睜,口發嗨音。
尋常習武者動功、靜功修煉百日後才可習高階功,“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修半時辰方可行高階功。三時辰功成,各修一時辰。
第四層吸勁神魔
訓練方法大體分為外練、內修兩法。外練為有形,內修為無形。
內修之境隨外練之提高而境界愈高;而內修又反過來極大地促進外練的迅速提高。內修至高層次將是“只有意會,難於言傳”之境界。外練之法又分為區域性訓練與整體訓練。區域性訓練的目的,就是將區域性如手指、手掌、手臂訓練到軟如皮蛇,才能搭手如蛇纏物,沾粘對方。鋒利則如鋼鑽,方敢攬瓷活。
整體訓練,就是將自身修煉成一個既能自身急速旋轉,又易發生位移的鋼球。與物或人接觸的雖然是鋼球的一個點,但所受之力度卻是整個鋼球的旋轉和衝撞之力。故修此力,首先內力雄厚,其次收發自如,加之苦下功夫方能得其真諦。待有了相當的功力後,各部身法基本定型時,就可將精力和意念放至兩臂與大氣相互作用之感知問題上來。
此階段隨功夫的增加,不但本身手掌氣感特強,而且手掌對大氣的感知也特別敏捷。這一感知訓練由區域性之手臂,慢慢向身體各部位延伸,能使身體感到氣流如堂過之風,此時功夫已。臻上層之境,如出劍指或勞宮對敵旋轉,則對方被照部位,周圍皮肉有向一個點擰轉匯聚,痛楚難忍之感。
練至此層功夫,非人人皆能做到,須具有超人的天資悟性,忍受幹磨百鍊的毅力,方能有所成就。
尋常習武者苦修十四年功成,“乾坤心法”煉至上乘者須修七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