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終於在答應張師長一個多月之後將五百千瓦以上的柴油機圖紙給畫了個差不多,其實這個設計對於李昭來說是非常費腦子的。
我們都知道影響發動機發展的因素主要可以說就是三個,一個是設計能力,一個是加工製造的能力,一個就是材料的效能。對於李昭來說,設計能力和材料效能現在都沒有問題,但加工製造的能力,卻成了限制李昭發揮的攔路虎。
很簡單的道理,這個時代的加工精度太差了。目前只算是解決了材料問題,想解決加工問題還需要不短的時間。對於李昭來說,設計大馬力高精度的柴油機會更容易一些,而這種加工精度低、尺寸還比較小的的大馬力發動機才是最大的麻煩。沒辦法,可以取捨的東西太少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加工精度的重要性非常好理解,機器在執行中之所以會有很大震動,最大原因就是因為零件在運轉過程中不平衡導致的。而導致零件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就是零件本身結構設計有問題以及精度不夠。顯然結構不可能出現問題,那能導致這一問題的就是加工精度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陀螺,如果陀螺加工的精度非常高的情況下,轉動的時候,陀螺擺動的幅度就會非常小,而當我們給陀螺的一側稍微增加一點重量之後,陀螺就會非常容易擺動,這在運轉裝置上的表現尤為明顯。
我們都知道,能夠影響發動機馬力的幾個因素是什麼,想要實現大馬力,就是在這些因素上想辦法。李昭仔細研究了張師長拿回來的坦克發動機圖紙,如果在這個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基本需要增加三成的效能才可以。
歷史上採用的方法是使用渦輪增壓,大概增加了四成的效能,所以直接使用渦輪增壓,是可以直接實現效能飛躍的。但現在的情況是,使用渦輪增壓後,發動機的結構會變的更加複雜,對加工精度的要求會更高,李昭大概盤算了下情況,想要實現,基本一個月能生產一臺合格的就算是燒高香了。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所有零件都需要八級工這個級別的鉗工手工打磨才行,不然基本不可能實現這個效能。李昭是有很強的機械最佳化能力,但現在沒有加工能力,除了手工打磨到位,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
至於使用渦輪增壓後產生更高的溫度、壓力什麼的,反而沒有什麼問題。很簡單,李昭現在最有把握的就是材料,反而是對加工精度最沒有信心。加工精度達不到,帶來的後果也很簡單,就是震動大、噪音大、容易壞。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昭顯然不能使用渦輪增壓了,當然在來年各種機床量產後,估計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到時候也是李昭真正推進發動機專案的時候。而現在這款只能說是過度型號,沒辦法張師長催的太急了。
不過想想也有好處,有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也可以加快新型坦克的研發進度,一個五百千瓦以上的發動機,那麼當做一款四十多噸級別坦克的動力還是可以的。而當新的機床都出來後,李昭也打算設計一款坦克,到時候和他們打打擂臺。在渦輪增壓被李昭斃掉之後,李昭就又開始了其他的計算。
對於發動機來說,最簡單的增加動力的方法就是增加缸數,但這裡顯然不行,這樣做會大幅度增加發動機尺寸。現在的情況是,尺寸可以減小,但不可以增大,過大了放不進去啊。當然這種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增加三成的動力,只需要將原有的十二缸變成十六缸就可以,但現在顯然只能斃掉。
其次的方法就是直接增加缸徑,缸徑越大,那麼吸入的氣體就會越多,可以噴入的柴油也就更多,燃燒就能釋放更多熱量。李昭研究了圖紙的情況後,在全部改用新型材料且不改變外形尺寸的情況下,最多隻能將缸徑增大到一百六十毫米左右,也就是說,這樣的情況下,最多也就能增加百分之十三點八的效能,顯然不能達到五百千瓦以上的要求,但是可以作為補充方法。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增加活塞行程,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夠吸入更多氣體,同時增加氣體的壓力,但這顯然會增加發動機的外形尺寸,所有這一項也只能斃掉,而且完全沒有考慮的必要。
最終算下來,李昭發現,其他的辦法都很難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效能,特別是增加缸徑,那個可是要降低氣缸的壁厚才能實現的,如果長期使用,金屬疲勞的情況下,很容易出事故,而現在還有一個更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使用。
那就是增加發動機轉速,這一條路能夠比較好的實現李昭的要求,只需要將發動機的轉速提高三成,達到兩千六百轉每分鐘,就可以直接實現這個目標。但李昭非常清楚這個轉速下,對發動機的零件精度要求有多高,以目前的情況基本不可能達到,當然也可以由八級工出手,但仍然會進入每個月一臺的境地。
這樣的情況下,那還不如直接改成渦輪增壓的,這個可是以後發動機研究的方向所在。以後的發動機想實現大馬力,都必須上渦輪增壓,如果加工難度相當,那就真的可以直接考慮渦輪增壓了,畢竟其他的以後意義不大。
所以考慮到目前的加工精度,單獨哪一種方法顯然不能滿足李昭的需求。在一番計算之後,李昭選擇了增加缸徑和轉速這兩種方法。但是為了降低加工難度,李昭將轉數定在了兩千四百轉每分鐘,而缸徑,則是定在了一百五十八毫米。
來到公司,打好招呼,李昭就往材料廠趕去,見了張師長,李昭就將圖紙交給他,介紹道:“這款發動機是我在原有坦克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進來的,主要的方法就是增加了發動機的轉速,選用了新材料,但對加工精度等方面都有不少要求。很多零件的尺寸變化都不大,但這些零件是不通用的。”
這時張師長問道:“那這個馬力可以達到多少,大概適合多少噸的坦克?”
李昭這時回道:“現在的話,應該在五百左右,主要進行了兩個方面的改動,一個是缸徑,大概增大了百分之十一的動力,一個是轉速,增加了兩成。我對整個機械部分又進行了一些最佳化,主要是為了降低震動和噪音的,不過對加工精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也就是湊合著用吧。”
張師長一聽,不由問道:“這樣的話,會不會影響生產,如果生產不出來,我到時候可是要找你麻煩的,你可是和我保證可以批次生產的。”
李昭聽到張師長的話,笑道;“當然能生產,我是參照軍工廠的裝置精度設計的,生產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我看產量應該會很拉胯,如果不拿到我們新設計的那些裝置,每個月他們能生產出十臺就應該算挺快了。”
張師長一聽,就不滿意了,說道;“這產量也太低了,夠幹嘛的?”
李昭這時也挺無語的,這位是完全不懂技術,李昭也只能和他耐心解釋起來:“張伯伯,我這已經充分考慮了他們的加工難度,所以才設計的這麼拉胯的,如果加工精度能達到一微米,您信不信,我直接給你整一千千瓦以上的發動機?”
“這次設計可以說是我最燒腦的一次設計了,我需要充分考慮加工能力。設計的精度太高了,馬上就不能量產,但精度太低,馬力達到這個程度,那噪音和震動就太大了,估計車裡都聽不到講話的聲音了。”八壹中文網
張師長聽到李昭的抱怨,也是有點不好意思,沒辦法他是不懂技術的,看著圖紙,張師長道:“要不咱們一起去軍工廠讓他們試生產看看?”張師長現在也不放心,畢竟沒有看到實物,而且李昭也夠狠,直接增加了三成的動力。
李昭聽了這話,也是說道;“可以,今天我已經跟廠裡打好招呼了,今天一天不露面也沒什麼關係。正好我也想去軍工廠看看,也不知道他們坦克炮以及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彈炮的研究進度怎麼樣。更重要的是水壓機也是這裡在生產,自從圖紙下發後,到現在李昭都沒有空來看看情況。”
“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