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汽車廠在悄無聲息中開始了生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廠裡生產速度太慢了,讓領導過來參觀,還不夠丟人的呢。到了明年後者後年,能夠達到滿負荷生產的時候,再請領導過來,估計會更好一些。
不過就算是這樣,楊廠長也已經樂瘋了,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本來李昭是極力反對造車的,但沒想到,僅僅過去了一年多點,廠裡的汽車就造了出來。當然了,現在他也有遺憾,畢竟他現在只是一個副廠長了,雖然級別高了。
儘管如此,他對現在的狀況也算是知足的,現在他主管的幾個工廠,基本上都是前途非常光明的,腳踏車廠幾乎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廠了,利潤也很可觀,今年在研究所的主持下,也在陸續推出新的車型,基本上也都挺受歡迎的。
電器廠也在開始開發新的樣式以及電器,不過這個就有點慢了,樣式還好說,只要想改,還是挺容易的,特別是那些只講究美觀不講實用性的,就更容易了。而新電器的開發就比較坎坷了,畢竟想要發明一款新的電器,還是有難度的,畢竟沒有人能如李昭這樣有掛,他首先弄出來的都是比較簡單實用的電器。
這樣的情況下,想再弄出幾種實用的電器,那就難多了。三輪車廠今年也不錯,首先是三輪車進行了最佳化,更換了更加優秀的發動機,在傳動、變速箱、剎車等系統都進行了新的改進,可以說直接將三輪車的效能進行了實質性的升級。在這樣的條件下,三輪車的價格不升反降,這也讓三輪車更受歡迎了。
要知道這款三輪車就是用來拉貨的,雖然跑不快,現在只要想,那麼拉的還能多一些,而且比以前更加安全了,畢竟以往在上下坡多的地方,非常容易將剎車系統給跑壞,現在雖然也是同樣如此,但最少可以比以前多用那麼三兩個月,檢修的間隙也能更長一些,當然比以往更受歡迎了,當然最重要的是便宜。
除了三輪車就是農機了,在李昭提供完整的圖紙之後,機械研究所很快就開始了試製,而且速度很快,現在新的生產線都已經搭建起來了,比汽車製造廠更快的實現了量產,只是現在還沒有怎麼出貨,準備將第一批裝置提供給推廣的農場,這些裝置將極大的解放農場的勞動力,讓農場有更多的人手投入到副業中去。
現在這個時代,農業上需要的人力是非常多的,翻地的時候,牲口不夠用,很多時候都需要人工拉犁,這樣犁地,一面單犁,就需要三四個人才能拉動,而翻地速度呢?每天能翻三兩畝已經算是很多的了,這樣的情況下,怎麼發展副業?除了拉犁還有播種、除草、收割、後期加工都是人工,效率不是一般的慢。
而這樣的情況下,一年忙了百八十天,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零工之類的,每年一個人不過創造百八十塊的產值,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夠過得好呢?不要以為這個產值低了,要知道一百塊在這個時代是可以買到一千斤糧食的。當然也可能多點,但多的也是有限的,畢竟這個時代農業總產值才六百億,而農業人口差不多有六億,這不就是每人創造一百塊的產值嗎?這實在太少了。….
當然這也和這個時代農藥、化肥完全跟不上有關,李昭也不懂這些,不然基本上可以保證農業大致達到六十年後的水平了。雖然種子是肯定不如六十年後的,但如果有了充足的化肥以及農藥,那麼產量基本上達到六十年後的水平還是不算太難的,要知道在六十年後,甭管試驗產量多高,但大田種植產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基本上也就在一千斤稍微多點,而且多的也有限。
畢竟未來在種子上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轉基因並沒有將糧食的產量提高多少,只是將某些成分改變了而已,如大豆有高產油大豆以及高蛋白大豆,但大豆的產量還是二三百斤,你想讓大豆產量到四百斤以上,幾乎
不可能。
再有就是加入了抗蟲基因,這種基因可以讓大豆產生抗蟲的物質,最終導致相應的害蟲死亡,對於這些抗蟲物質會帶來什麼後果,也是沒有人公開過的,所以這類轉基因作物的好壞,真的很難說,不過倒是讓部分公司賺了很多錢。
綜上所述,其實農業上並沒有本質上的飛躍,只要化肥、農藥到位,其實很多作物達到六十年後的產量是並不難的。當然使用化肥過量,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水體富營養話,未來為什麼那麼多臭水溝,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應該就是複合肥的大量使用,特別是磷複肥作為基肥大量使用之後。
大部分的水體中的氮肥其實一直都是超標的,只有當大量磷肥進入水體之後,才會直接導致水生藻類、雜草的瘋狂生長,所以這個時代雖然糧食產量確實堪憂,但到處都是綠水青山倒是真的,畢竟工業汙染在這個時代總體來說還算好。
所以這個時代只要農藥、化肥能夠到位,再把農機配齊,基本上農業達到六十年後的水平是不難的,所以李昭有信心將這個時代農業的產值翻五倍,也是有依據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的比較久,而農機算是起初的幾步之一。
現在對於楊廠長來說,其他的工作算是都已經捋順了的,而最大的工作就是儘快讓民用汽車進入量產階段了,不過這個不是他著急就能解決的。
現在他也知道了為什麼李昭會那麼重視培訓的原因了,現在汽車廠人是有了,生產線等也是正常的,但員工的技能太拉胯,生產就直接就是半死不活了,畢竟本來設計的年產幾萬輛汽車的生產線,現在每天只能生產幾臺車,而且這些車生產出來之後,還要進行反覆的檢測,防止出現什麼技術上的問題。
不要以為不可能,雖然每個工序都經過了反覆的檢測,但這時情況怎麼樣,誰也不敢打包票,就如擰螺絲,你能保證那些新工是按要求緊固的嗎?比如擰螺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對角緊,這麼做可以保證緊固的時候不至於偏心等情況的發生,但你能保證員工不會直接順手挨著擰嗎?絕對不能保證,畢竟都是新工。….
對於這種缺成熟技工的情況,廠裡還派不出什麼足夠數量的人來,他還是相當後悔的。畢竟他當軋鋼廠廠長也是有幾年了,廠裡員工技能培訓進展慢他也是要承擔不少責任的,畢竟李昭提過幾次,他都沒有重視,現在這個苦果就直接讓他遲到了。這次汽車廠投產,就是因為員工太拉胯,所以才沒有請上級來參加的,不然你讓領導來看幾個小時能組裝一輛車嗎?那也太丟臉了吧。
所以這次楊廠長也是發了狠,對於廠裡的技能培訓重視的不得了,最近他手下的幾個工廠的培訓工作,他都是親自過問的,特別是考試,他都開始直接參與監考了,這也算是挺難為他一個副廠長了,不過這麼做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因為有了廠裡高層的注意,所以相關工廠的培訓工作也做的細緻、認真了起來,培訓的效果也是直接拉滿,畢竟員工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就說現在汽車廠的工人,現在剛剛培訓了一個多月,就有不少人直接轉成了正式工,以往最少三個月的新工實習期,就是為了讓他們學習基本技能,達到能上崗的程度。
但就算是這樣,以往三個月能轉為正式工的,也只有七八成罷了,很多人甚至要半年以上才能轉為正式工,這就是培訓的時候不重視的結果。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然而事實就是這樣,一方面是員工的文化程度低,學習進度慢,另一方面就是師傅教的也不怎麼用心,最後就是員工學的也隨意,這樣進步當然慢了。
現在則是不同了,現在員工學習的時候,後面相當於被放了一條狗攆著,師傅也是有任務的,多長時間不能達到什麼程度,取消一些獎勵,而培訓成果突出的,還
有額外的獎勵,總之就是各種福利以及懲罰同時存在,誰想被處罰呢?
而對於新工,也同樣存在各種各樣的限制,首先就是學的快的,你轉正就快,轉正了就是多九塊錢的事情,除了工資漲了之外,還有額外的獎勵。而對於學的慢的,那對不起,你不適合技術崗位,到一定時間,就會直接被清除出去,到不需要技術的崗位去,要知道到了那裡,工資就甭想太高了。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