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這時已經無語了,蘇父這時說道:「老張,說什麼傻話呢?這個專案是保密專案,今天開會你沒見到,李昭都沒敢直接說出來,我們不完成專門的製造工廠,組建完專門的團隊,這些圖紙都不會放到廠裡,這裡可能都比廠裡還安全。」
張師長這時不說話了,他只想著能快一些,倒是把安全的問題給忽略了,不過放到李昭家裡,確實會比放到廠裡安全一些,李昭廠裡的辦公室,放的各種圖紙太多了,每天接待的人也很多,都是關於各個方面圖紙的討論、稽核,到他辦公室的人是遠多於到他家的人的,而且一般也不會想到李昭會把圖紙放到家裡。
說道這裡,李昭也將總體圖紙拿了出來,展示給眾人看,這是一張戰機各個角度的展示圖,主要展示了機背、機腹、前視、側視、後視,算是將戰機的總體情況都展示了出來,能夠讓人一目瞭然的瞭解飛機的總體情況。
就見上面標註著一些資料,機長二十米,翼展十四米,機高五點六米,機翼面積六十點六平米,自重十三點九噸,最大起飛重量三十噸,航程大於四千公里,作戰半徑一千五百公里,實用升限兩萬米,最大飛行速度不低於二點二馬赫。
看著圖紙上標註的資料,看圖的幾人都是心潮澎湃,這款戰機實在不是他們可以想象的,與現有的戰機相比,大的太多了,只是長度就比現在的戰機長了五米,翼展也寬了五米,實在不是這個時代戰機可以比擬的,更何況還是速度、升限、航程、載重等等各方面的優勢,怎麼可能是現在戰機可以比的。….
當然這只是初步的計劃,李昭也不知道具體效能會怎麼樣,畢竟現在發動機還沒有出來,還不知道發動機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畢竟想讓這款戰機飛到二點二馬赫的速度,兩臺發動機的推力,最少需要到兩百五十千牛,發動機動力可以過剩,但肯定是不能拉胯的,不然這款飛機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李昭這時也說道:「這款飛機是一款雙發、串聯雙座、雙垂尾、後掠翼的常規佈局,採用的是兩側進氣。現在由於我們電子系統可能會比較差,所以一個人可能會很難操控這架飛機,所以我採用了雙座模式,這樣就可以一人操作飛機,一人操作武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能夠比較好的保障飛機的戰力。」
不過李昭也有東西沒說,就是他準備直接搞電傳飛控,到時候可能會遇到比較多的困難,但他覺得早期型號不搞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機動動作,應該能夠實現,畢竟液壓機械操控系統太笨重了,李昭怕飛機發動機推力不達標,到時候別載重不達標,那就讓他頭疼了,就是不知道到時候最開始的簡單操作能否順利完成。
當然李昭也會做兩手準備,如果電子研究所到時候說完不成,那李昭也會直接改為液壓機械操控系統的,畢竟按個雖然笨重,但勝在成熟,實在不行也只能湊合著用了,只是李昭還是希望能直接實現電傳飛控系統,早期拉跨點也沒事。
畢竟這時將來發展的方向,只要能夠順利完成最初的飛起來的目標,拉跨點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畢竟這款戰機將來改進的空間巨大,只要能夠解決有無的問題,李昭相信,各個飛機制造廠最後都能給他玩出花來,以後的升級一點都不是什麼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要首先有一個平臺才行。
這時軍工系統的領導說道:「好啊,如果這款戰機能夠順利服役,我們的安全問題就能有很大的保障了,這款戰機可比其他國家的先進多了。」
李昭這時說道:「想要服役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配套的各個系統,我可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各種武器,我是一點都沒有接觸過的。再有電子系統,我也就是處於會用的階段,想讓我開發電子相關的系統,也是難為我了。」
。.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