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是不敢將這個功勞摟在自己身上的,如果這麼做了,今後農業研究所的工作還做不做了?畢竟現在做事的主要就是農業研究所的人,李昭最多算是出了幾個主意,動動嘴皮子罷了,所以這個功勞,李昭是需要儘量往外分的,不過現在這樣就陷入了僵局,領導是不停往李昭身上安功勞,而李昭是不斷推辭不受。
這時軍工系統的領導也看不下去了,於是說道:「李昭,你也不用推辭了,都有功勞,研究所眾人的付出,上級是能夠看到的,而你的功勞,上級也不會忘了,畢竟整體的規劃都是你出的,最開始的實際運用,也是你進行的,現在只是多了幾百人幫著研究罷了,所以所有人都是有獎勵的,該是你的,你不需要推辭。」
這時張師長也出來打圓場到:「這個功勞的事情就交給上級來評定吧,我們今天可是主要來看戰機圖紙的,不如現在就去書房看看,也不知道完成了多少?」
李昭這時也說道:「差點把正事忘了,走我們一起去看看,現在圖紙我只完成了總體佈局圖,以及大概三分之一的發動機圖紙,離徹底完成還要很久。這個專案太複雜了,僅僅發動機,就有兩萬多個零件,我估計我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完成發動機圖紙,然後在後年大概完成所有圖紙,而在六五年進行首架樣機試製。」
張師長這時問道:「怎麼要這麼久?前後豈不是要四年,這可和你的風格不符啊,我看你平時弄其他圖紙不是很快嗎?就是模鍛機也只是大半年就完成了。」
李昭見張師長問這個,都想給他點個贊,李昭答道:「原因很簡單,戰機太難了,就說這個發動機,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層涵道,然後新增了幾級的渦輪,總體複雜程度,比渦噴提升了幾級,想來領導你們是知道我們國家戰機的情況的,這個戰機的難度和現在的戰機難度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這個速度算是非常快的了,畢竟能夠畫圖的現在只有李昭自己,其他人現在是根本沒有辦法理解李昭的設計,畢竟都沒有參與過這樣的設計。而且這個專案是絕對的保密專案,將來真的開始生產了,也會專門組建新的工廠,所以在沒有挑選出相應的專門人員之前,李昭是不會將圖紙隨便拿出來的。
而且哪個國家研製飛機不是以十年計的,還有國家為了研製三代機直接花了四十年時間,最後都不算成功呢,他這用四年時間就進行試製,已經算是光速了。當然這些話肯定是不能說出來的,李昭只能將自己這邊的難度說出來,讓領導自己和現在的戰機做對比,他們心裡也就能夠明白李昭的不容易了。
當然這也和李昭以前雖然製作過發動機,卻沒有真的測試過有關,當時他只是去看了看,具體效能只是聽說還不錯。所以發動機製造出來之後還需要進行測試,看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如果能達到,那還好說,達不到,那就麻煩了,僅僅發動機就可能需要李昭花費很多時間進行修改,當然李昭還是挺有信心的。….
雖然如此,但李昭現在可不敢把這事說出來,現在可是想讓上級同意投資建造模鍛機,如果把這話說出來了,上級估計也會猶豫,畢竟投資額度太高了。
來到書房,李昭就去保險櫃裡,將圖紙給抱了出來,這些圖紙實在太多了,李昭都已經做了裝訂,基本上五十張一本,李昭前前後後抱了五六次才抱完,實在太多了,也是當時安裝保險櫃的時候,安裝的夠大,不然都放不下。
這些圖紙,李昭抱的挺辛苦,不過估計也是白拿,領導應該看不懂。當然李昭之所以抱出來這麼多,也是為了向上級顯示他的工作量,不然領導都不知道他做了多少事情,這抱出來的圖紙,就是最好的證據,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這時李昭說道:「這些圖紙都是,大概有三千多張,差不
多是六七千個零件吧,估計佔總圖紙量的百分之十的樣子,總體零件數估計會達到八九萬個。」
聽了李昭的話,所有人都不說話了,這零件太多了,李昭現在也只是心裡有數,但不最後設計完成,他也不知道具體會有多少零件,不過估算下來,有個八九萬應該算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兩臺發動機就佔了大概四萬五千個零件了。
張師長問道:「那你怎麼不讓機械研究所的人參與進來,那樣不快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