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才這樣說,表達了對李興文的重視。
同時也是告訴李興文,這件事情一定要盡力。
“秦市長,改革這一塊你有什麼想法?”李興文直接問道。
李興文知道這件事情他逃不開,還不如主動一點。
秦國才直接拿出一份檔案,“這是我們擬好的一份方案,你看一下。”
這種檔案一般人是看不到的,足見秦國才對於李興文的重視。
李興文接過來後,細細的瀏覽了起來。
看了一會後,李興文就把檔案放了下來。
“怎麼樣?”秦國才問道。
李興文說:“力度小了一點。”
秦國才的這份方案中,無非就是對國企的一些制度進行改革。
在李興文看來,這些東西都是不痛不癢的。
秦國才看著李興文,也猜到了他會這麼說。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的領頭人,膽大是必須的。
“國企和民營之間,是有差別的。”秦國才說。
李興文淡淡道:“在我看來,能夠賺錢的就是好企業,不能賺錢的企業就是有問題。”
“那你覺得,什麼樣的力度才最合適?”秦國才直接問道。
說這麼多,還不如先看看李興文的態度和看法。
李興文微微一笑,“我這個力度,不知道秦市長能不能接受。”
“你說。”
“改革政府和企業的關係,這一點在我看來作用太小,要改就改產權。”
聽到這話,秦國才臉色微微一變。
這東西,還真不是一般人敢動的。
八十年代初,華夏的國企就開始了企業改革。
一開始,主要是改善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的關係為主。
從放權改革到承包制,各地政府和經營者嘗試了無數種改革的模式和方法。
改革來改革去,卻始終沒有觸及到最致命,也是最敏感的產權制度改革。
企業的產權關係不明晰,管理者和工人自然不會有太多的熱情。
工人當家不做主,廠長有權不落實,企業盈虧不負責。
這三句話,基本上概括了現在國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