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樹這個東北姑娘,身上的豪氣不比一般的男人少。
這位從華夏科技大學畢業的化學系才女,是華夏科技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學生會會長。
畢業之後,她出人意料的放棄了出國和考研究生的機會。
最後選擇到華夏科學報,當一名記者。
三年後,張樹新跳槽到了華夏科學院,從事企業研究工作。
她在這裡見證了中關村的一夜崛起,還有很多企業潮起潮落的故事。
在九十年代,這是一個理想與激情四處迸發的年代,是遍地黃金的年代。
當時的張樹新,月薪只有一百多塊錢。
她對財富同樣有著一種樸素的渴望,那就是發財。
張樹新的商業生涯,就是這麼開始的。
九二年,張新樹離開了中科院,成為九二下海派的一員。
下海後,張新樹做策劃,賣電腦,做尋呼臺,什麼賺錢她就做什麼。
藉此,張新樹積累起了她的第一桶金。
要說改變張樹新命運的,那就是九三年底的一次米國之行。
在一位同學家中,張新樹看到了一份印有Eil地址的通訊錄,從此網際網路就走進了張新樹的世界。
那一年,米國的上網人數首次突破一百萬,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達到了三百萬人。
張新樹當時就設想了一個預言,一定有一天網際網路就會像電,像蒸汽機一樣,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
考慮到這一點,張新樹決定抓住這個機會,率先把這個未來帶回華夏。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張新樹開始了她的創業之旅。
一九九五年初,從米國遊歷回來的張樹新,做了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決定。
張新樹把房子抵押給了銀行,拿到了七百萬現金和八百萬的銀行貸款。
有了這一筆錢,張新樹創立了華夏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瀛海威。
一千五百萬的啟動資金,是同年創業馬老闆的七百五十倍。
在創業之初,張新樹就為瀛海威搭建了一個完善近乎無懈可擊的框架。
瀛海威的聯機服務實行收費制,併發行了華夏最早的虛擬貨幣信用點。
人們透過充值信用點,登入上網客戶端《瀛海威時空》。
在《瀛海威時空》裡,消費者可以使用論壇郵件,咖啡屋和遊戲城等服務。
張新樹甚至瀛海威構建了電子購物,在如今可以說非常超前的一種想法。
毫不誇張的說,一九九五年華夏的網際網路,幾乎等同於瀛海威,等同於張新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