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此言一出,白勝的粉絲團立馬蹦了,這叫什麼辦法?這不是欺負人麼?
人們亂哄哄的低聲議論,覺得皇帝這個安排是對白勝的不公平,卻是沒人敢於反駁趙佶。
李清照走出坐席,站到場中向皇帝施禮,隨即為白勝澄清,說她讓李師師過去時只是捎去了一句話——請白勝詩會之後共進夜宵,為他西征壯行。
李清照當然是在撒謊,不過李師師只跟白勝說了一句話倒是真的,而且這個邀請也的確是她早已打算好了的,卻為了給白勝作證提前說了出來。
但是,李清照的辯解是徒勞的。除了白勝的粉絲們,誰會相信李清照的一面之詞呢?
更何況趙佶已經拍板做出決斷了,即使李清照說的都是真的,也無法逆轉皇帝的金口玉言。
趙佶只揮了揮手,說道:“李才女退下吧,朕相信你說的是真的,但是既然白勝真的能夠作詞,那麼讓他再作一首出來給大家賞析豈不是更好?”
趙佶很給李清照面子,和顏悅色地勸退了後者。其實他對李清照也是有著想法的,只是李清照與王黼的五夫人不同,李清照可沒有向他這個皇帝暗送秋波,他並不是一個喜歡硬上弓的霸主。
給面子歸給面子,但是這件事他已經決定了就不能再反悔,話已經說出去了就不能再收回。所以他堅持讓白勝再作一首,還給李清照解釋了一番。
若是把李清照換做別人,他這個一國之君有必要解釋麼?
事已至此,人們就只能看白勝的表現了,是真是假,只在白勝的唇齒之間。
眾人矚目之中,卻見白勝仰天長嘯了一聲,嘯聲激越渾厚,有若九天龍吟,似是帶著無盡的憤懣,震得人們耳朵嗡嗡作響,樹上積攢的水珠簌簌灑落。
人們這才發現,剛才下起來的細雨竟似已經停了。
人們能夠理解白勝的心情,換做是誰受到這種不公正待遇都會生氣的,但是這長嘯是什麼用意?就此放棄競爭麼?
疑惑中嘯聲已畢,只聽白勝說道:“作一首詞又算的了什麼?作一首關於家國天下、金戈鐵馬的詞也算不得什麼,只是我把話先放這裡,今夜就只再作這一首滿江紅,旁人若是繼續糾纏,休怪我視你為死敵!”
這話說得豪氣沖天、霸氣蓋世,看似意指周邦彥父子和陳東,但是並未把趙佶區別在外。
眾人聽了之後都不禁嚇得心頭亂顫,周琴和陳東膽子大麼?跟白勝一比可就差得太遠了!
沒有人知道,白勝並非說話不慎,他就是這麼想的,如果你趙佶還敢跟我沒完沒了,別怪我翻臉不認你這個老丈人!
眾人驚懼間,只聽白勝慷慨放聲道:
“怒髮衝冠!
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二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慶曆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