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趙世衡巡撫無奈地苦笑道:“陛下,糧價暴漲的原因剛剛才弄清楚。
糧食的供應絕對沒有問題,只是如今銀幣買不到之前同等數量的糧食了。
不只是糧食價格暴漲,市面上主要的商品,價格全部暴漲。
布匹的價格翻了十倍、鋼鐵的價格翻了十五倍、酒水的價格翻了十八倍。”
皇帝蘇河聽到這話,眉頭皺得更緊了,他從松江巡撫趙世衡的話語中敏銳地察覺到,銀幣的購買力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這是銀幣購買力出現了問題,趙巡撫搞清楚具體的緣由嗎?”皇帝蘇河嚴肅地說道。
松江巡撫趙世衡趕忙彙報道:“陛下,據臣瞭解到的緣由,主要源於襄國、趙國、楚國等藩屬國。
他們大規模地採購帝國的機器和軍艦等武器。
單說襄國這一個藩屬國,就向帝國運來兩萬多噸白銀,用於採購各項物資。
帝國收下了大量的白銀,朝廷之前的意見,是這些白銀不製成銀幣投入市場,影響可控。
但這個想法,完全就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這些白銀還未來得及製造成銀幣投入市場。
但這些白銀已經轉換成了各國在各家銀行裡面真實不虛的存單。
各大藩屬國能夠直接透過銀行,向採買物資的公司付款。
這件事引起了連鎖反應,導致市面上的銀幣緊缺,大量的銀行不得不從帝國皇家銀行那裡取出紙幣,用於解決這銀幣荒的問題。
最後的發展完全失控,物價就開始出現異常了。
臣發電報的時候,松江府一百石大米,還只是五兩銀幣,可今日早上,已經漲到了八兩銀幣。
物價上漲,百姓像瘋了一樣,漲成什麼樣,他們都把商品買回家。
帝國有多家曬鹽工廠,松江的鹽場,放開能力生產食鹽,一年的產量就夠全國人吃一百年。
但百姓的恐慌完全不講道理,食鹽都開始一石石往家裡面搬。
臣多次透過官府採取措施想要平抑物價,可都是在做無用功。
無論拉來多少商品,全部都會被百姓買回家。
臣已經調查清楚,購買物資的人確實是百姓,而不是商人在囤積居奇。”
皇帝蘇河聽完松江巡撫趙世衡的講述,心中已然明瞭帝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外來的白銀大量輸入,遠遠超出了市場的正常容納量,導致白銀的價格急劇下跌。
白銀作為帝國的主流貨幣,它的價格如此大幅地下跌,必然引發了通貨膨脹。
貨幣購買力不如往昔,它的價值大打折扣,所能購買的物品數量減少,各種物價也就隨之紛紛暴漲。
帝國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銀幣出現了問題。
物價上漲只是前兆的小問題,朝廷不理會,銀幣的價值崩盤,帝國龐大的工業都會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