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文明史中,對宇宙消失的變故沒有過多記載,因為沒有前因後果,沒有追溯緣由,更沒有改變的辦法。
晶壁,就是記述中不可逾越的屏障,它擋住了一切向外探究的手段,哪怕是聲稱觸及宇宙本質的巔峰華胥文明,也完全沒有辦法理解其存在,並從鎖死的空間中離開。
不可避免的,李良聯想到書中提及的‘祂’。
“會是祂嗎?”
對這以‘祂’代指的存在,書中並沒有過多的正面描寫,在那些本應書寫祂樣貌、威能等的段落,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是祂造就瞭如今的宇宙格局?亦或者另有其人?
假如是,那麼祂為什麼要這麼做?
華胥文明似乎遠遜於巔峰的衰落狀態,也與之有關嗎?
李良很想知道答案,但他同樣清楚,這些謎團,書中不可能找到緣由。
猛然間,他突然回想起,老家巴比倫,似乎也有同樣神秘而不可知的存在。
創世神。
但又突然搖頭。
二者差距過於巨大,巴比倫傳說中的創世神雖也有捏造恆星的偉力,卻似乎不能與書中特指的祂相提並論。
李良太清楚老家的狀況了,入夜之後星星少得可憐,如今一想,那豈不是說明老家所在的宇宙就沒幾顆行星,跟華胥空間比都差得老遠,遑論這個外來的、由自洽空間組成的宇宙?
如果知曉他心中所想,遠在巴比倫的羅桓肯定會翻個白眼,再狠狠地豎起中指。
感慨一番後,李良繼續順著目錄向下看。
沒了。
在元年後一億六百萬年,晶壁立起後不久,便沒有了下文。
像是彈到一半的琴聲戛然而止,停在中間。
之後長達九千多萬年的時間裡,都像是沒有任何值得記載的內容,直到現在。
就像這段歷史,並沒有存在過一樣。
宇宙消失後發生了什麼?人們如何應對?文明又為什麼會在近一億年之後不進反退,變成現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