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宇宙是什麼模樣?
或許轉生之前,侷限於巴比倫行星的李良還不清楚宇宙的概念,但轉生之後,作為華胥人類一份子的他,已經對此無比熟悉。
那是任何筆墨都沒辦法表述的廣大與浩瀚,是遠遠越過人類視野的無窮盡之存在。
他所居住過的兩顆行星,在整個宇宙之中不值一提,就算用滄海一粟來形容都太過勉強,遠不足以道出其中差距。
次宇宙,就是完整宇宙的一個虛擬縮影。
當前,華胥文明的人類和華胥一起,被限制在自洽空間之中,人們習慣於有限制空間的存在,彷彿從來如此,彷彿這就是所處宇宙的本來面目,反倒把基於真實宇宙的虛擬世界,當做是華胥的創意。
本來,在轉生時,被灌輸許多能用知識的李良,對諸多的自洽空間略知一二,也知曉華胥空間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與自己老家巴比倫隔著層極厚的晶壁。
但也僅限於此,他原本以為,這個外來宇宙的架構本來就是這樣,由一個又一個空間組成的。
這些知識來自於冥河渡神,是當今侷限在華胥空間中的人類不可知的。
但手中的這本書,卻明確告訴他,絕不是天生如此。
這裡曾經和次宇宙一樣,擁有浩瀚的星系、星系團和無數怪異龐大的天體,是沒有明確限制邊界的無垠宇宙。
如今的格局,是後天形成。
將得自渡神的知識、對次宇宙的認識和麵前這本書的內容結合貫通,李良只覺得背後生寒,大氣都不敢喘。
這些次宇宙中的反應,被忠實地反映在他現實的物質身軀上,他的身體背後開始分泌汗珠,毛孔緊縮。
“是祂嗎?”
李良不由自主地想到。
究竟是何等存在,才能一手打碎原本的宇宙格局,將無數空間用無法計量的晶壁分割開來,形成當前渡神所述的局面?
那不是一里格二里格,不是數個天文單位,甚至不是整整一個擁有數億恆星的龐大星系。
而是囊括百億光年的真正宇宙。
數字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會使人失去感覺。
李良無法理解,百億光年究竟是怎樣的尺度,他只能用簡單無感的數字來描述,卻永遠都沒辦法想象出那會是怎樣令人震撼沸騰的廣遠。
因為假如僅憑自身,他這一生都未必能走過光線走一秒的長度。
看到這裡的李良,很久很久都沒有平復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