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造物集是哪個國家的牌子>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被延長的壽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被延長的壽命 (1 / 3)

個體壽命,在許多文明中都是長盛不衰的話題。

作為種族或是文明的最基本組成單位,個體壽命的意義很大,不管是單獨個例,還是平均壽命,其影響深遠都超乎想象。

一般來說,種族個體都會追求更為長久的生命,而隨著文明進步,這種追求會被稍稍滿足。

在李良不曾見過的原初宇宙中,以小胖子周宇為代表的較高層級文明,大多在遺傳基因上作出調整,以提高包括壽命在內的各項身體素質。

李良覺得華胥文明的疑點之一,便是相對短暫的個體壽命。

“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來看,華胥公民平均只能活過八十個華胥年。”

華胥年的長度,要和藍星所用年的長度差不多。

八十年,不過是居住行星繞恆星公轉八十圈的時間,說短也短,說長也長。

跟藍星人的平均壽命比起來,是長一些;可如果同小胖子的母文明相比,又顯得短。

這足以證明,華胥公民沒有做過基因調整,或是在基因層面作的調整極小。

李良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現在的身體結構和形態,和前世相差不多,不出橫禍的話,壽命也相差無幾。

這是醫療機器的掃描結果,且是經過渡神驗證的,可信度極高。

那麼問題來了,華胥是沒有能力為公民延長壽命嗎?

李良搖搖頭,覺得不大可能。

文明史雖然只有一半,但這僅剩的一半歷史中,記錄了一些進入星際時代後的有名人物。

這些人物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出身,不同的種族,但只要細心一點、耐心一點閱讀,便會發現其共性:

壽命都很長,長的六百多歲辭世,短的也有三四百歲。

這是此地人類的天生壽命嗎?

顯然不是,在星際時代之前,人類的壽命和現在長度相似,所以那必定是藉助了另外的手段,人工延長的。

華胥誕生於文明巔峰期,且借力於那位身份不明的‘祂’才最終完工,李良不覺得,華胥沒有基因調整方面的知識與資料。

那麼,平均壽命八十年的文明現狀,就有些難以解釋了。

不知看了多久的李良終於合上書本。

要看完這本書是絕不可能的,即使它只有半部。

這半部文明史,歷時一億餘年,出了不知多少傑出人物,經歷過多少次技術躍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