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影響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對其結構和地表進行等比擴大。
當然,生命不在此列,被擴大的只是包括大地和海洋在內的星體。
而這種擴建,已經不是第一次。
羅桓覺得,奇幻世界需要更為廣大的施展空間,若是保持原本大小,未免有點狹窄。
於是就有了現在大如木星的巴比倫星。
跟木星一樣大是什麼概念呢?
在現實中,木星的直徑是十三萬餘公里,是藍星的十多倍,而體積更是藍星的一千三百多倍。
人類世代居住的行星,在此刻的巴比倫星面前就像顆小小的乒乓球。
“以太嘛,值得這麼多造物能量的投入,配的上如今的巴比倫,不虧!”
這是羅大造物第一次花了那麼多能量,還那麼開心。
旁邊小板磚深以為然地點頭,在附和自家造物的說法:“就是重力有點離譜,也就是靠著以太,動植物才沒出現大規模滅絕。”
在行星體積增大而密度不變的情況下,重力是生物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是羅桓擔憂的部分。
正常來說,如果要達到巴比倫現在的體積,上面的重力起碼要是藍星的十幾倍,但現在,巴比倫的重力雖然誇張,卻遠遠小於理論值。
因為羅桓把巴比倫星中心給掏空了一部分,減小了行星質量,削弱了重力。
“地底似乎也有些生命的跡象啊,順利的話應該會出現和地上不同的生態系統,老羅你要不要在地上地下之間開個洞,把它們串起來?”
小板磚建議道。
“當然。”
羅桓也有同樣的意向。
於是地上地下之間,有了一條狹窄曲折幽深的小道。
擴建完成之後,羅桓將視線投在巴比倫星表面:“你說,這場演化什麼時候能夠放緩。”
演變不會停止,只會放慢。
當目前的以太和動植物逐漸趨向當前階段的完善以後,物種更迭的速度就會放緩,而巴比倫星的生物格局也將初步定下。
那時,食物鏈已經清晰明確,不會被突然出現的新物種擾亂顛覆,世界趨於平穩,才是文明出現的合適時機。
“快了快了。”
七號的回答不是敷衍,確實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