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去年遭了點旱災,糧食歉收。監察御史察訪民情後,上疏請停移民,以減少遞頓開支。
“諸州常平倉,儲糧可充盈?”邵承節問道。
“殿下,建極十一年河南遭災糧食歉收,波及直隸、河南、淮海三道九州。去年又有旱災,波及十一州。”梁震說道:“四年兩遭災,諸州常平倉已放出去了不少糧,所費甚多,談不上充盈。具體還剩多少,還得找戶部官員詢問。”
“好,明日便召戶部官員問對。”邵承節說道:“汴州、徐州、貝州、幽州四大庫,可否開倉放糧?”
縣有縣庫,州有州庫,都是歸地方管的。
但位於汴州、徐州、貝州、幽州的四個大庫,卻是河南、河北地界上直屬於朝廷的倉庫。前唐年間貝州大庫就號稱“天下北庫”,除糧食外,還有大量軍資,以支援范陽、平盧二鎮的邊軍。
當然,河南地界上還有一個經常被所有人遺忘的超級倉庫:位於洛陽城內的含嘉倉城,儲糧百萬石。
這個倉城有漕渠通伊水,入黃河,交通極為便捷。
全國第一經濟重鎮、富庶的河北大平原上產出的海量糧食可盡輸於此,關北、河東、關中的糧食除填滿千金寨(位於靈州)、渭橋倉(長安)、龍門倉(絳州)、會寧關(會州)四大倉外,多餘的糧食亦可經黃河水道輸送至此。
比起前唐年間,含嘉倉城甚至有小幅度擴建、改造,以便短期儲存肉脯、魚乾、奶粉之類的物資,是全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倉——只不過一般人不太會提及這個倉庫,因為它預設供給洛陽,不作他用。
“殿下自可做主。”梁震說道:“臣以為開倉放一些陳糧無妨,但移民絕不可停,否則聖人或不喜。”
移民同樣是父親定下的基本國策。邵承節不打算在這件事上改弦更張,雖然有些言官說“骨肉分離”是人倫慘劇。
“那就開倉放糧。”邵承節直接說道:“待年景好時,再慢慢填滿,反正河南、河北也無甚戰事了。”
這四個大倉,朝廷也是花了不少年頭慢慢填滿的,算是積蓄了。如今各地遭災,就是開始花積蓄的時候,好在中原已經太平了好幾年,無需擔負巨大的軍糧開銷,這是比較有利的一面。
隨後二人又談了些其他事情。
比如有人奏報,出海船隻攜帶大量違禁兵器。邵承節決定不管,因為航海也是父親定下的國策,暫時還可控,沒必要神經兮兮的。
再比如有人上奏,近年來草原滷鹼大肆進入中原,榷鹼錢十分取一,實在太低,請加為五分取一,以增朝廷收入。邵承節想了想父親的原則,鼓勵草原與中原加深貿易聯絡,於是留中不發,繼續維持當前的稅率。
如此一直處理到午時,他才稍稍有空休息下。
雪片般的奏疏一一處理根本忙不過來,說不定還要挑燈夜戰。而且這還是經政事堂宰相們“過濾”了一遍後送過來的,可想而知原本的工作量有多大。
想到這裡,他嘆了口氣,決定下午偷個懶,去趟講武堂,與進修的將校們一起復盤下西征戰事。
對別人而言,這是勞心勞力,但對太子而言,這是放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