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將軍”是孔勍,也是梁軍宿將了,目前已帶五千精兵及三千潁州土團鄉夫,攜帶海量的輜重、糧草,乘船前往襄城,穩固後路。到襄城後,他們還會進一步前出至潁橋,將襄城交給後續趕來的兵馬。
“汝州基業,就此放棄了?”丁會問道。
“這幾萬百姓的基業,不要也罷。”丁知朝笑道:“連三萬衙軍都養不活,還面臨夏賊南北夾擊的威脅,不如舍之。”
丁會又把目光轉向其餘幾人,都是心腹部將和幕僚,大家可暢所欲言。
“大帥,二郎說得沒錯,而今卻該走了。”說話的人身份特殊,非幕府職官,但頗得丁會信任,經常向他問計。
嗯,他的名字叫張濬。曾經把聖人坑出翔的張相,因為與朱全忠有舊,於是躲到河南,這會算是丁會的私人幕僚,為他出謀劃策。
“張先生也這麼看?”
“大帥,儲存實力要緊。”張濬並不多說,但話語直中要害。
丁會緩緩頷首。如今這個形勢,保住手頭的兵,其實比保住地盤更重要。畢竟他的地盤實在太差了,名為佑國軍節度使,實則汝州防禦使,治下還沒幾個人,留之何用?
“大帥,留下來怕是要被夏賊咬住,前途難測。”
“邵賊不知道出動了幾多兵馬,若有十萬眾,可真的危險了。”
“現在走,還能挽回大部,若晚了,危矣。”
幕僚們七嘴八舌,竟然都是贊成儘快撤走的,不想繼續留在汝州這個死地。
想想也是,南北對進,東面還有飛龍軍活動,疑似來堵口,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再不走,那就真的只有死守汝州,為梁王盡忠了。下場麼,多半在新安徐懷玉、河陽霍存之間選一個,反正不會太好。
丁會默默盤算了一下。
三鴉谷那邊有兩千佑國軍衙兵,外加四千餘來自亳州的土團鄉夫。這部分人,若不想放棄的話,該提前撤了。他們沒遭到夏賊圍攻,撤走不難,唯一的障礙就是泥濘的道路。
葉縣有點麻煩。三千衙兵,外加汝州本地兵馬三千人,已經給盯上了,多半走不了。
臨汝縣有李仁罕部三千餘人,其中兩千為衙兵。此人是丁會比較看好的青年將領,應儘快通知到。順便帶上廣成澤牧場的馬兒,雖說這個牧場的戰馬已被梁王大肆徵調,給他補充新軍去了。
伊闕關張歸霸部,唉,有心無力,怕是難了。更何況,丁會心中也藏著點陰暗的心思,想要張歸霸幫他吸引點夏賊的注意力。
剩下的主力多屯於州城左近。最近汝水暴漲,利於行船,想撤還是很快的。
但怎麼想,都不甘心啊。邵賊,毀我基業,甚是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