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平府、薊州、平州、媯州一帶,也需組建鎮軍。邵樹德的計劃是一萬五千
人上下,以軍寨駐守為主,古北口附近的北口守捉城,就是一大據點。
「楊樞密你盡給朕出難題啊。」邵樹德對他的態度不以為忤,只笑道:「這麼快就盯上效節軍了。」
「其實,正在北上的佑***也不錯。」楊悅又道:「都是當年朱全忠的老底子,聽聞這幾年募了一些蘄人、安人、黃人入軍,但骨架還在,以老帶新之下,戰力應還不錯。實在不行,把嶽州的威勝軍調過來算了,反正他們天天在船上打仗,不得勁得很,不如全數北調,反正陛下也不會將他們編為禁軍了,對吧?」
邵樹德聞言哈哈大笑。
老楊頭這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首先,態度不是很好,讓邵樹德聽起來就不是很得勁。其次,頂頭上司折宗本也被他得罪了,居然打威勝軍的主意,言語間還隱有奚落、嘲笑之意,諷刺威勝軍戰鬥力低下;
第三,丁會莫名其妙就被他擺了一道,在楊悅看來,佑***這一萬六千多人就該全部拆散甚至遣散。
不過他的話有一點沒錯,邵樹德確實剛剛對樞密院的官員們透露過,不打算擴大禁軍了。
按照他的原話,「九」為數之極,不會出現十了。目前禁軍分步隊、馬隊兩大部分。
其中,步隊有鐵林、武威、天雄、義從、突將、天德、經略、龍驤、控鶴九支,如果按計劃全部壓縮至兩萬五千人的話,則有22.5萬人。
馬隊則有飛龍、黑稍、金刀、銀槍、鐵騎、定難、飛熊、銀鞍直、從馬直九支,計有10.6萬餘人。
兩部相加,禁軍總數超過了三十三萬,其實很龐大了,邵樹德甚至想繼續壓縮。
其他部隊,都非禁軍,無論是老部隊還是新部隊。而既然當不上禁軍,那就是需要處置的,或者年老退役,或者轉為地方州兵,或者去邊塞當鎮兵,或者去當府兵,甚至是戰陣上消耗掉——當然,如果他們願意解甲歸田,回家種地,朝廷也是歡迎的。
這種訊息當然是瞞不住的。邵樹德也沒打算瞞,不然他也不會在公開場合對外「吹風」了。
他非常理解史上朱全忠寧可得罪中原武夫,也要將禁軍員額從二三十萬壓縮至十五萬人以內的決心。
他這樣做可能確實帶來了一些副作用,但卻給後面幾個朝代拆除了一個大炸彈。所有反噬由朱全忠一力承擔,他的王朝也滅亡了,人死債消,武夫們有氣去挖他家祖墳好了。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卻得以輕裝上陣,留在禁軍的都是精銳,朝廷軍費開支也能養得起,然後以此威壓各個藩鎮,繼續削藩。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的養兵開支實在太大,自古未有。一個兵包吃住不說,養活全家還綽綽有餘,而是這個「養活」還是生活水平極高的狀態,縣城吏員的開銷大概也就這個水平,著實離譜。
三十多萬禁軍,負擔實在太沉重了。北宋趙大剛當上皇帝那會,地盤比邵樹德如今稍小,也就二十萬禁軍,到趙二那會人數才開始飛快增加。邵樹德的最終目標,還是把禁軍壓縮到三十萬人以內、二十五萬人以上,輔以州兵、鎮兵,差不多也就夠了——州兵的數量,未來也會慢慢削減,雖然他們開支較低。
「飯要一口口吃。」邵樹德瞪了一眼楊悅,道:「有些話,不要大嘴巴四處宣揚。你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