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滿地的路上,野獸的腳印清晰可見。
野老立在新修的柴門前,即便惶恐不安,依然堅定地站在那裡。
不遠處有支隊伍正在行軍。
驛道旁邊的大樹下,一位穿著大紅色戎服的軍漢正笑吟吟地看著他。
野老轉過目光,不再與軍漢對視。
此人臉上和氣,一點不兇。但人往那裡一坐,氣度儼然,發號施令,無人不從。
身邊八名戟士,看起來如木雕泥塑一般,但若有人敢靠得太近,立刻雙戟交叉,周圍的軍士也手握刀柄,彷彿一有不對就會砍將下來。
牧童趕著十來只羊,小心翼翼地走了過來。
野老鬆了一口氣,拄著柺杖上前,將牧童迎回了家。
柴門輕輕關上,裡面傳來了山羊此起彼伏的叫聲。
休息夠了,邵樹德起身上馬。天色已晚,今晚便宿於村中了。
此地位於渭源與襄武之間,渭水北岸。剛剛下過一場秋雨,山林間帶著一股溼潤的清新氣息。
發源於鳥鼠山的渭水,是渭州數萬百姓的生命之河,也是秦、渭等州較河、蘭更為富庶的主要原因。
村中有一大戶李氏,本巴南人氏,乃諸葛仲保黨羽。通州勢力覆滅後,全族被強行遷徙,到渭州之襄武縣定居。
李氏丁口眾多,幾有四百餘人。沿河開墾荒地,種植桑果,非常積極,為此還得了州府發下的羯羊獎勵。
邵樹德今晚就宿在李氏的院落中。
李氏到底是大族,挺有想法的。附近山下有澗水流淌,他們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池塘,野谷山泉流入其中,然後又有溝渠通往附近的田地。雖然溝渠只挖了一小段,能灌溉的面積有限,但依然種了十餘畝水稻,畝收二斛多。
邵樹德特意去看了看。遠方的山谷中霧氣氤氳,潺潺澗泉流淌而下,匯於池塘之中。池邊有樹,風動林響,倦鳥築巢於內,嘰嘰喳喳。
西面依稀可見靜靜流淌的渭河。
河岸邊雜草叢生,母雞不停翻找著食物,鸕鷀迅疾地撲向水面,抓起一條小魚。
木板製成的簡易便橋通向河對岸。有農人扛著鋤頭從田中歸來,婦人坐在門前,藉著天邊最後一點餘暉縫補衣物。正是豆子生長的關鍵時期,田家農人忙得不可開交,鋤完草後,還有去菜畦,衣物多有破損,需要縫補。
後院響起了舂米聲。
大帥入住,李氏自然忙前忙後,曲意奉承。
今年新收的粳米熬成粥,剛在河岸邊撿拾回來的鴨蛋,向陽坡上摘來的甜瓜,還有一些時令果蔬,看著相當不錯。
銀槍都善射之士十餘人入山,打了一些野味回來交給庖廚,今晚一起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