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餘波 (1 / 4)

整個七月、八月,五品以上朝官們就忙得不可開交。

除正常工作外,新衙門的籌建、人員的選調、工作的交接、利益的分割等等,還有太多事,以至於他們把大部分精力都撲在了上面。

相比較南衙朝官,北衙理蕃院、樞密院就要輕鬆多了。

他們近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有關漠北三城的。

最西邊位於後世科布多一帶的臨遠城,城周八里餘,除輪換駐防的三千禁軍馬步兵士外,經過兩年時間的經營,已經有蕃漢民眾九百餘戶緣城開墾、定居。

科布多是個好地方,有森林、有河流、有湖泊、有山脈,地勢相對利於防守,農牧業資源足夠豐富,後世清軍還在這捕魚、打獵、屯田,為西征大軍提供補給——草原整體乾旱,但仔細找找,還是可以發現一些適宜農耕的地區的。

黑城子是現成的,不過經歷了重建,城周十五里上下,目前擁有定居百姓兩千二百餘戶,以種植黑麥、糜子為生,兼放牧牛羊。

這座城池,大抵是漠北三城的中樞核心了,援應哪個方向都較為便利。

黑城子是俗稱,現在的大名叫“無上城”。

東側的可敦城城周十里出頭,現只有五六百民戶,半為契丹,半為河東、河北兩地移民。

為免與陰山北麓渾氏的可敦城混淆,這座城池改名為“綏遠”。

進入七月下旬之後,綏遠城一帶屢遭寇邊。不光有阿保機帳下的契丹人,還有被他拉攏、引誘,或者自覺難以忍受大夏“壓榨”、“管制”的韃靼、室韋部落。

南、北二衙樞密院聞訊,奏請聖人後,立刻簽發調兵令,禁軍派馬兵萬人,徵發遼東府兵萬人、諸部蕃兵兩萬,北上索敵。

不過,大軍尚未齊聚,遼東府兵一部先鋒剛至,還沒來得及交手呢,便有不少契丹人及附庸部族來降。

他們並不以部落為主,而是分為一個個小氏族,看樣子內部意見也不統一,有人願降,有人不願,一片混亂。

審訊之後,得知阿保機早已帶人遠竄,這次南下劫掠,不過是臨走時搶點東西罷了。

先鋒部隊派人追擊,攔截了不少跑得慢的部落。他們見跑不掉,便順勢投降了。

朝命將所有降人貶為奴隸,不出意外又引起叛亂,好一番廝殺之後,大部復降,被打散之後,發往遼東諸州,予府兵為奴。

來了這麼一批人,遼東道的府兵部曲基本算是齊了。

從唐末到同光五年,二三十年的時光,不斷安置雜牌,至此基本算是把歷史欠賬給補上了——今年,奉國軍最後五千人中,抽調三千人補入禁軍各部,餘下兩千人至穆州為府兵。

算上安東府,整整七萬七千府兵,二十萬戶部曲。遼東是畸形的,毫無疑問,彷彿一個大型奴隸制社會。

這個社會中有一小部分人上人、一半正常人、接近一半的事實上的奴隸,外加一部分野人,民族混雜,野蠻兇悍,起碼還需要幾十年的穩定時光,才能徹底交融消化,成為穩固的地盤。

值得慶幸的是,大夏王朝如旭日初昇,有這個時間來積澱。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