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長和同樣面紅耳赤。
其實這些生意都是他父親弄的。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父親和幾個叔伯兄弟,一邊將草原貨物賣到關北,一邊從關北收購日用品、烈酒賣給牧人,價格奇高無比,質量低劣不堪,部落內怨聲載道。
老實說,渾長和有些羞愧。
牧人們不是傻子。別的部落都能用物美價廉的商品用,就他們不行。久而久之,這士氣就低落了,部落內也暗流湧動。
邵樹德看了他一眼,道:「你阿爺年紀也不小了,過完年便來洛陽享福吧。渾部這副擔子,你挑起來。」
「是。」渾長和聽了又驚又喜。
驚的是阿爺的巡檢使之職被褫奪了。這是朝廷第一次嚴厲處置羈縻部落,渾部算是現了個大臉。
喜的是他可以接任渾部酋長、可敦城巡檢使之職,提前了不少年。嗯,不好在外表現出來,但內心確實是非常喜悅的。
「最後說說契苾部。」邵樹德又把目光轉向契苾讓,語氣也好了很多,道:「契苾部屢次參與征討契丹,戰鬥力維持得不錯。聽聞你部還從中原招募農人、工匠,種了不少燕麥、海甜菜,很不錯。」
邵樹德提到的「燕麥」,其實是裸燕麥,即莜麥。
燕麥原產地不在中國,但莜麥的原產地是中國,且此時就有了燕麥的說法,因燕雀喜食而得名。劉禹錫《再遊玄都觀》:「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免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柔州那邊的氣候,可種植小麥,也可種植黑麥、燕麥,後兩者比前者更合適一些,尤其是在氣候變冷的大背景下—將來遼東如果變冷,湄沱湖不再能種植水稻的話,黑麥、燕麥也是不錯的替代物。
「種糧、榨糖、放牧,三件事齊頭並進,戰鬥力還維持了下來,很不錯。」邵樹德說道:「開過年來,理藩院、北衙樞密院會遣人北上柔州,賞賜茶葉、瓷器、農具若干。」
「臣謝陛下隆恩。」契苾讓大喜。邵樹德又看了一眼渾長和。
理藩院、北衙樞密院組成「聯合調查組」北上,當然也會處置渾釋的失職之罪。
「你們大概也聽到了一些風聲。」邵樹德最後說道:「是的,沒錯!朕要對高昌回鶻動手了,但不是現在。你們可提前做好準備。回去之後,整備士卒、兵甲,牧草返青之後,莊浪、渾、哥舒、契苾四部聯合出兵,北上掃蕩,先剪除回鶻人的側翼,明白了嗎?」
三人聞言一凜,齊聲道:「臣遵旨。」邵樹德點了點頭。
要想剿滅高昌回鶻單靠一路出兵是不行的,最好是兩路夾擊。這也是他的老套路了。正奇相輔嘛,套路不怕老,好用就行。
前唐初年滅高昌,唐軍與附庸蕃部加起來大概出動了二十萬兵馬,多為騎兵。與漢代西征相比,唐代在西域的軍事行動,其「胡風」色彩就濃郁很多了。
西漢在草原上打仗,大多數時候靠後方用馬車轉運糧食,消耗極大,以至於到後期難以為繼,全國人口銳減,瀕臨崩潰。
初唐時的人口遠遠少於漢武帝時期,積蓄更是無從談起,廣神留下的爛攤子根本還沒來得及恢復。但他們運用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即先打擊突厥,征服北方草原,獲得蕃人的效忠,然後利用蕃人的牛羊補給,二十萬騎兵一路西征,攻滅敵國。
效費比其實很
高。
邵樹德現在有這個條件,他甚至可以比李世民更寬裕,出動兩路兵馬,步騎皆有。雖說高昌回鶻的實力比唐時高昌國要強上很多,但整體依然處於劣勢,他有信心一戰拿下,將大夏的勢力範圍擴張到西域,收復故土。
但在目前,磧北的草原之路並不暢通。首先需要做的是剪滅佔據回鶻王庭的韃靼勢力,將這條迂迴包抄的路線打通,方可一邊放牧,一邊西征,這就需要陰山諸部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