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就帶著隨從進入了懷遠縣。
大冬天的一路跋涉,真的太不容易了。而且此行真的有點危險,讓他這個跑慣了各大勢力的老牌使者也感到心有餘季。
他現在只想喝點小酒,解解乏。
鄉間冬日的風光有些單調。
田野間灰撲撲的,農作物的根茬被翻在外面,地頭到處是牲畜欄,牛的數量大為減少,多數是勁牛、犍牛和小牛,老牛很少看見。
圈裡的這些牛多為肉牛,奶牛較少,主要是為了獲取牛肉、牛脂、牛角和牛皮。
牛角、牛皮是軍用物資,可以抵稅,牛肉、牛脂自己處理,一般是拿出去賣。
牛骨的價值也不少。夏王“最高指示”,牲畜骨頭煅燒後可作為一種被稱為“磷肥”的肥料,撒在農田裡,可以讓小麥長勢良好。
苜蓿、牲畜、小麥結合起來,效果就是這麼奇妙。苜蓿幫農人從大自然中“討”來了許多氮,依照能量守恆原理,同樣的耕地面積,你生產的肉、奶、脂肪、豆子、小麥加起來的總能量,就該比單純種植小麥所產生的碳水化合物的總能量高,更何況輪作還減少了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李杭不懂這些原理,但他看得出,靈夏的日子是在變好。
“離鄉日久,有點想念朔方生燒了。此物可比咱們在江南喝的春酒、露酒帶勁多了。”李杭嚥了口唾沫,道:“看看這葡萄園,北地風物,看著親切。”
國朝有制,耕地之外還有宅園,依據各地情況,一般在二三十畝的樣子。當然這個數字只是理論上,有些地方人多地少,耕地還沒二三十畝呢,別說宅園了。但在河隴、朔方,原本人煙稀少,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關東地區的百姓宅園,除了起屋蓋房之外,基本都種桑樹。但在關西,情況就複雜了,關中還好說,種桑養蠶的很多,可朔方、河隴一帶基本家家戶戶都種果樹,尤以葡萄最為普遍。
葡萄好啊,味甜,還可釀酒。甚至到了如今,釀酒已是主流。夏王治理西北這些年,葡萄酒大行其道,幾乎每個村都有釀酒作坊。農戶偶爾也會自己釀,但品質不一,不算多普遍。
“祭酒可在前頭暫歇一下,吃幾碗酒再走,反正也不急著這一日兩日。”有隨從說道。
李杭沒有停下,繼續策馬前行,道:“正事要緊。”
他們此時已過了鄉村,離城市很近了。
到了這邊,地裡的情況又大不一樣。牲畜欄裡同樣有牛,但奶牛的數量大大增多。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很好理解,農戶家裡的牛奶光靠自己肯定是吃不完的,主要是賣給城裡人,考慮到運輸距離的問題,當然越靠近城市越好賣了。
城牆外面新起了一間工場,忙忙碌碌的,人看樣子不少。
李杭眼尖,好似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而人家也看到他了。
“莫不是李祭酒?僕拜見諸位官人。”幕府小使金崇文遠遠奔了過來,臉笑得像朵菊花一樣。
“金小使在此做甚?”李杭勒住馬,看了看那間工場,問道。
“楊悅楊都頭遠征磧北大勝,獲牛羊馬駝數十萬。大王喜甚,令給幕府、州縣官員分發賞賜。”金崇文回道。
“難不成把虜獲的牛羊馬駝分了?”李杭聽到訊息也是極為振奮,心情大好之下,開起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