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起點> 第八十四章 致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四章 致治 (4 / 4)

他認為,一個地區的人文地理,必然受自然地理的影響。

簡而言之,地貌、氣候、環境塑造了當地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社會形態——其實就是後世有一定爭議的“地理決定論”,現代社會不太靈了,但在古代還是非常明顯的。

與此同時,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地理。

書中還提到了天下核心區域——燕山、陰山以南,隴山以東——的安全問題。

聖人認為,若想守住這片膏腴之地,第一優先需要防禦的是遼東。

遼東在手,可從側翼威脅磧南、磧北草原。而遼東地多沃壤,渤海得之為“海東盛國”、“戶口百萬”,且有漁獵、耕牧之利,郡縣化之後,可為“北地第一藩屏”。

遼東之下,草原對傳統漢地有“高屋建瓴”的優勢。且陰山、燕山防線諸多漏洞,被動防守不可能堵得住,故需主動出擊,控制好磧南、磧北草原,不令其生亂。

但要想控制草原,還需穩固一東一西兩處。東面是遼東,西面則是西域了。西域不寧,草原不穩,草原不穩,則中原不安。

書中最後還提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如此種種,這本可真算得上是“奇書”了,把前人曾提出但沒深入闡發,或前人寫過但不成系統的思想,去蕪存菁,重新做了一番闡述。

至於其作用麼,按照聖人的話就是給官員“掃盲”,讓他們別“亂來”,對各地風俗、地理有個清醒的認知,別不知不覺中壞了事,捅了大簍子——因為對治理國家有用,故收錄在《致治》一書中,作為官員必須掌握的知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給現在的政策背書。

因為很多人覺得聖人在遼東搞郡縣化,又試圖深入控制草原,還遠征西域,有點“好大喜功”的意思。

聖人這是直接出書反駁了。

“聽你這麼一說,《致治》此書前三篇,都只談了‘術’?可曾涉及道統?”聽完之後,牛希濟不驚反喜,問道。

如今這個世道,他最怕什麼?儒家道統衰微已極,被武夫棄若敝履,他是真的害怕聖人斷了這個道統啊!

但從現在的風聲看來,聖人似乎認為儒家道統還是有用的,並不想斷絕,甚至加以扶持、呵護,只不過需要與其他學派分享權力罷了。

這個——其實可以接受,他現在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曾涉及。”姚顗說道:“科舉取士不會變,就是需要分潤好處。農科已經分道錄取,永為定式。將來說不定還會冒出什麼別的雜科。前唐之時,眾以進士科為尊。國朝進士仍為諸科之冠,但所考內容有所改變,雜科也漸漸上來了,這是最主要的改變。”

“也只能往好的方面看了。”牛希濟聞言,輕嘆一聲,道:“如今最重要的,還是保住道統,其他都可以讓讓。不過,該爭的還是得爭。不爭,什麼都得不到,爭了,或還能令聖人讓步。”

姚顗沒說什麼。他是朝廷官員,身份擺在這裡,不方便多說,但觀其臉色,顯然是贊同牛希濟的。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