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還隱隱猜測,召集這些大族,是否與最近風傳的科舉分榜有關?聖人想看看安南諸州文人的水平,好定下錄取名額?
「此事儘快辦理,朕等著。」邵樹德最後說道。姜知微行禮告退。
******
「吾兒對此有何見解?」姜知微退走後,邵樹德問道。
宮人撤去之前的茶水、點心,又新上了一批,氣氛也更加輕鬆了下來。
「阿爺,安南土族在觀望。」邵承節今年二十五歲了,經歷了過去這麼些年的歷練,沉穩許多,看問題也更全面了。
「怎麼個觀望法?」邵樹德問道。
「如果朝廷不能平滅劉隱,則惹得五管土族、蠻俚輕視,安南豪強也會跟著作亂。」邵承節說道。「這麼篤定?」
「兒見得太多這類土人了。」邵承節信心滿滿地說道:「昔日討李茂貞,諸州蠻獠就在觀望。如果王師敗績,他們就會造反,而茂貞即便贏了才是慘勝,無力制之,只能招撫。這些蠻獠在大夏與南詔之間兩頭賺取好處,野心勃勃。」
「野心是有的,但沒那麼大。」邵樹德笑道。
邊境蠻人,從來都有自己的生存哲學,牆頭草是重要技能。厲害點的首領既接受中原冊封,對吐蕃、南詔給的官職也來者不拒,且還能因為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不用繳納賦稅不用服兵役,有時候還能得到大筆賞賜。
手腕差一點的酋豪,那就是兩頭上供,苦不堪言。
出去歷練是有好處的,二郎親眼見到了這些人的德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將來也會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官員們說啥就是啥。
有的皇帝,官員們說什麼都信,並不是因為他蠢,而是因為他真不懂,真不知道。他得到的大多數資訊,在呈送上來之前都被過濾了一遍,缺乏自己的理解和判斷,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或許這就是大興特務政治的原因,因為天子們居於深宮之內,資訊渠道有限啊。「廣州那邊的軍報你也看了,如何?」邵樹德又問道。
諸路大軍圍剿清海軍,只在一開始經歷了幾次像點樣的戰鬥,比如王審知攻潮州,大小十餘戰,還是挺激烈的,雖然戰鬥水平未必有多高。
但在經歷了一開始的戰鬥後,清海軍主力損失嚴重,不得不龜縮至廣州左近。於是各路人馬次第推進,被放棄的其他州縣紛紛投降,甚至反戈一擊。
截止十一月底,各路人馬抵達廣州城郊,合圍之勢已經相當明顯了。
劉隱,基本算是完蛋了,現在就是個期貨死人。
南邊的訊息一直透過加急驛遞送到北平府,邵承節自然也看到了。此時聽父親提起,說道:「福建兵其實是能戰的,都是當年河南兵南下後組建的。五管的兵,交管談不上文恬武嬉,還可以,但其他的,我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