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中為之一靜。
趙成瞄了一眼,發現是個年輕的遊學士子,聽口音應是關中的,頗為親切,頓時心中有數了。
“董昌跳樑小醜,不知死活,有什麼好說的?”有人嗤笑道:“他才多大點地盤,有幾個兵?”
“確實。”年輕士子點了點頭,說道:“但如今有個人的地盤、兵馬遠甚董昌,他會不會稱帝?”
院中更沒人說話了,這廝是激於義憤,還是喝茶喝醉了?
趙成咳嗽了一下,道:“如今這天下,紛亂不休,河隴、關中、關北、金商安定多少年了?李家天子不能體恤良民,難道還能攔著別人來護佑百姓?在座多有商徒賈客,這些年買賣做得都很不錯吧?”
“確實不錯。在坊市裡關個幾天,大夥集中把買賣做完,各自回家。夏王弄了個銀元出來,要我說,咱們商徒就該給他立生祠。”有人說道。
嗯,話有些肉麻,但意思大夥都明瞭,並且深有體會。
博覽會期間,關起門來集中交易,用虛擬的標準銀元記賬,他們交易方便,官府收稅也方便,大家都免去了很多麻煩。
很多以前沒做成的生意,現在也做成了,大夥的生意規模普遍有所擴大。
更別說,還打通了與西域的絲路貿易,獲益者眾多。
“該給夏王立生祠。”一帶著濃厚川音、胡商模樣的賈客說道:“去歲我在安邑坊市賣了批香藥,結餘銀元若干,取票而走。今歲持票進市,還可以用,夏王這信譽,沒的說。”
“若夏王稱帝,我支援。”有人放下茶碗,毫不猶豫地說道。
“我也支援,這天下該變一變了。”又有人說道。
年輕士子目瞪口呆。
他挑起話頭,只不過想發發牢騷,博取別人的附和與支援。但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商徒怎麼這麼不要臉,居然支援改朝換代?還要給夏王立生祠?當成你們商家的祖師爺之一供奉了是吧?
“你們……你們……”年輕士子結結巴巴,道:“大唐享祚二百餘年,人心所向。”
他這話一出,商人們都笑了。
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很多人是武裝行商,敢打敢拼,對天下的局勢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如今的大唐,不是夏王稱聖,就是梁王稱帝,或者多人各帝一方,稱孤道寡,不會有別的結局了。
唐室,人心當然還有,但也只是習慣罷了。比如人們習慣去長安考學,習慣將重要案卷送到長安刑部,習慣送樂人工匠去京中值役,習慣上供……
但這些事也都在慢慢發生改變。
這天下,和十幾年前已經大不一樣了。十幾年後,肯定和如今也大不一樣,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趙成沒有笑,而是密切觀察,默默思考。
如果夏王稱帝,就關西的商人階層而言,應該不會有什麼反對情緒。他們有錢,有人脈,有見識,有私兵,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
經營關西這麼多年,商人大受其利,夏王終於得到回報了,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