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六十九章 獻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九章 獻計 (2 / 4)

“為父為何不在六月打仗?”樹蔭之下,宮官、女史們忙忙碌碌,有擦汗的,有搖扇子的,有煮茶的,有準備小食的,還有幫著按壓捶腿的,邵樹德泰然自若地享受著,向幾個兒子解釋道:“一者從正月到五月,各軍足足打了四五個月,需要休整;二者不能耽誤農時。兵法雲‘慈不掌兵’,但我還是要說,如果可以,還是讓土團鄉夫們歸家忙農活。農為百業之本,不可輕忽。”

邵樹德這話說得悲天憫人,但他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沒有對孩子們講,那就是飛龍軍左右兩廂已經大舉出動。

契苾璋率部出襄城,向東虛晃一槍之後,折而向南,過郾城,突進到陳、蔡之間。

梁漢顒率部出大野澤,在單、宋、曹交接處活動一番後,快速南下,突襲攻破碭山,逼近蕭縣。

其實吧,河南百姓現在也知道了。夏軍不胡亂殺人,他們來了,也不用驚慌,該幹啥幹啥。但梁軍官員們不能這麼想啊,他們是有責任的,為了避免出事,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徵集鄉勇,固守城池、關隘及重要鎮城。

毫無疑問,這會影響農業生產。

“大郎,今日回去後便和你阿孃告別,隨金刀軍一起北上靈夏,屆時差不多可以看到關北秋收的場景。”邵樹德說道:“地方不同,風物不同,糧食收穫的時間也不一樣,你也不是第一次見了,日後當謹記於心。”

河南、河北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第一年春播粟,秋收之後播種麥子,第二年夏收之後再種一季短生長期的雜糧,此謂兩年三熟也。不能多,不能少,多種了地力不夠,產量下降,得不償失,少種了自己吃虧。當然有些土壤肥沃的上田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連續一年兩熟,這就不能一概而論了。

關北就沒這麼好了。有些地方可以兩年三熟,有些地方只能一年一熟。邵大郎去了豐、勝二州,自然會有所見識。

“兒已謹記於心。”邵嗣武今天一副農人打扮,身材魁梧,英氣勃勃,雙手佈滿老繭。別誤會,這不是幹農活導致的,而是常年習武留下的印記。

“二郎,國朝有兩稅,一曰夏稅,一曰秋稅,對應的便是夏收和秋收。夏收之後,會徵夏稅,會有很多新糧入庫。今日你也向阿孃告別,明天隨糧料使朱亮出發,有一批粟麥要運往洛陽,你跟著長長見識。”邵樹德說道:“到洛陽後就不要回來了,等為父過去匯合。”

“遵命。”邵承節應道。

“你外翁過陣子也會去洛陽,好好侍奉。”邵樹德又道。

邵承節愕然,應道:“兒知道了。”

喝完一壺茶,吃了幾塊點心後,邵樹德登上馬車,浩浩蕩蕩地回了龍池宮。

回宮之後,在野利凌吉的房中歇息了會。

已年近三十的野利氏看到邵樹德過來,先是驚愕,繼而驚喜。

邵樹德也有些愧疚,讓女官把三女兒佛牙喊了過來,野利氏懷中抱著七郎慎立,一家人說說閒話,倒也其樂融融。

佛牙今年十一歲,大名邵醴,已經漸要脫去小女孩的青澀,向少女轉變了。

邵樹德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比較少,僅有的工夫也花在兒子身上,佛牙微微有些拘謹。不過在熟悉了一會後,就直接坐到了父親身邊,巧笑嫣然。

羌女野利氏的性子沒有太多改變,抱怨不少,但邵樹德沒有不耐煩,一直笑著。

佛牙又坐近了些,道:“阿爺,龍門有諸多佛寺,是不是鑿了很多佛像?”

“香山十寺,確實鑿了不少。”邵樹德說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