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還不一定有撫卹,全看當時財政狀況如何。如今一人給兩匹毛布,由朝廷發放,另給一斛糧,由當地官府發給。
由此可見沒有編制是多麼悲哀。國家財政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所有人的開銷,尤其是死傷人數最多的土團鄉夫。朝廷應付禁軍就焦頭爛額了,餘錢花費在州兵身上,真就剩不下什麼,有的人死了——也就白死了。
打到今天,諸葛泰的四千巴州兵,已不足千人。
諸葛尚仁的三千多通州兵,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數目。
龍劍兵傷亡過半,還剩不到三千。
河隴蕃兵萬餘人,這會還有六七千。
傷亡都很大,都經歷了不止一次叛變,開小差逃跑的不計其數,活下來的差不多又到階段性極限了。
再強行驅使他們打仗,不但殺不死幾個敵人,自身傷亡可能還會急劇增加,屬實得不償失。不過戰事緊急,各部都在奮勇追擊,就你被擋在滄州城下,像話嗎?還是得勉力作戰!
今天一大早,趙儉、梁向儉全副武裝,在大群親兵的嚴密護衛下,至一線督戰。
這麼嚴密的安保等級,防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們自己手下的兵。如今武夫們也看出來了,中上層軍官全他孃的被邵聖收買了,或者被迫與邵聖合作,就他們底下人最慘,
趙儉等人也注意到了。他們是惜命的,走到哪裡都帶著平日裡好吃好喝伺候、收買得結結實實的親兵,只要不是大規模叛亂,少數刺頭鼓譟,根本成不了事——是的,他們受夏軍壓迫,但夏軍也在保護著他們,雙方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
“今天還得打,我部先攻?”趙儉看向梁向儉,問道。
“誰先誰後又有什麼區別?早晚的事。”梁向儉的臉色很臭,話中不無怨懟。
是,他們最初進入青海,靠的是邵聖。但他們如今已然在當地紮下根來,並趁著鎮壓吐蕃人叛亂的良機,吞併了不少被打殘的部落,然後與羌人聯姻,互保互助,地位日漸穩固。
朝廷以往主要從吐蕃那裡抽丁,這次把主意打到梁家部、羅家部、楊家部之類的頭上,梁向儉心中暗自發憷,同時也醒悟了:朝廷是看誰實力強就折騰誰、消耗誰,純粹在玩弄權術,搞平衡。
但知道是一回事,怎麼做則是另一回事。你敢反抗嗎?
前唐太宗徵高句麗,契丹酋豪不屁顛屁顛地出兵助戰,哪怕他們根本不喜歡唐人。說多了都是淚,鬧心。
趙儉聞言點了點頭,不再多言,立刻下去督促攻城。
很快,兩千龍劍兵及五千土團鄉夫跟在攻城器械後面,發起了攻勢。
戰鬥進行得有氣無力,對雙方而言都是,但死人卻一點不少。
趙儉目不轉睛地看著,默默期待最後一點本錢不要消耗得過快。他很清楚,自己沒有機會再回到龍劍鎮了,募兵更不可能,因為地盤都沒有。
在大夏新朝,地盤是頂頂難弄的東西,極其稀缺。以目前的狀況,趙儉已經不做任何幻想,沒戲了。
前方突然爆發了熱烈的歡呼。
正在走神的趙儉連忙望去,卻見城頭的守軍像中了邪一樣,不再奮力廝殺了,而是呆呆地看著,間或大呼小叫,不知道在幹什麼。
“城內譁亂了!”趙儉精神大振,下意識瞟了一眼梁向儉。
梁向儉的臉色更臭了,直接啐了一口,走開了。
誰能想到,一直抵抗得好好的滄州兵突然就崩了呢?這樁大功掉在趙儉頭上,屬實是走了狗屎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