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聽得蘇允這般說道,趕緊下車,在車旁肅立,然後大聲道:“是!經略!”
蘇允見狀笑了起來。
魏春三人的到來倒是給了他一些思路,最近的他雖然沉浸在要當父親的快樂之中,但依然在思考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便是他在思考如何救大宋的問題。
經過這些天的思索,他最終確立了一個指導思想,便是要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蘇允並沒有嘗試過所有的道路,但前人已經替他趟了道路了。
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先後這兩次變法已經證明了,想要依靠變法來救大宋朝是不可能的。
因為大宋朝的既得利益者乃是這文官地主集團,要靠文官地主集團來革自己的命,這樣的改革註定是要失敗的。
之後蘇允便嘗試從軍隊變革之路,希望透過改革軍隊,先行擊潰外國,讓大宋減負,然後再進行國內的變革,但這一步在鹽戰那一戰中直接破產了。
這個事情證明,大宋的武官勳貴集團也靠不住。
回到了朝中,蘇允嘗試著用工業革命來推動大宋發展,以技術來推動革命,以經濟基礎來改變上層建築,但他只開了一個頭,便被貪婪的文官地主集團連鍋端走了。
到了這會,蘇允才算是明白了,任何想要在大宋朝內部發起的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宋朝從一開始的建國思路,便是扼殺一切從內部制度產生的威脅!
所以,想要成功救大宋,就得將大宋朝的君臣,或者說叫大宋地主集團,包括文官、勳貴、將門、士紳等,將這些當做敵人來對付,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蘇允心裡十分清楚,他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只剩下最後一條道路,那便是——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嗯,俗稱造反。
但是要怎麼造反,這個問題困擾了蘇允許久。
蘇允回顧了歷史上造反成功建立王朝的事件。
一是劉邦反抗秦朝建立漢朝,劉邦能夠成功,是因為秦國滅六國,強行將六國捏合在一起,而沒有一個完整的過渡,因此天下反秦,成就了漢朝。
與之類似的便是唐朝,唐朝亦是承接了隋朝的成果,這個跟宋朝當下的局面並不相符,因為宋朝立國已經百二十年,根基已經穩固,不是輕易可以推翻的。
二是王朝末年型的,比如說漢末、唐末、元末、明末、清末等,其中可供參考的造反案例便是元末的朱元璋,清末的民國。
然而因為北宋亦是不符合這種情況,因為宋朝雖然已經有些衰落,但還不到王朝末年,若是沒有外敵入侵,以它這套制度,你還真不知道它能夠延續多少年。
所以,要推翻這個宋朝的統治,說實話,這比在外族入侵的時候崛起還要難得多!
沒錯,我們這些後來人可以鄙夷宋朝對外的軟弱,但要從宋朝內部起兵造反,這可能是地獄級別的難度,比其他朝代造反要難得多!
就算是朱元璋那般開局一個碗的難度,也沒有比宋朝要難,因為元末畢竟是異族入主,起義軍是有天生合理性的,天下百姓都會天然站在起義軍一邊。
而宋朝乃是正兒八經的漢人政權,而趙家經營得好啊,又是籠絡讀書人,又是以仁孝治天下,又經營出來一個親民的形象,真宗與仁宗,可謂是給宋朝奠定了極致的統治基礎,一個以勸學詩拉攏了天下讀書人,一個以仁贏得了天下百姓的心。
讀書人與百姓都心向趙家,有這樣的統治基礎想要撼動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蘇允是想了又想,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但是魏春三人的到來,卻是讓他忽而有了新思路。
靜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