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斯不是超級得分手,33歲的他已經步入職業生涯晚期。
當年他在密爾沃基雄鹿當替補,拿下最佳第六人時,場均可以轟下23分。
他的外線投射能力和正面強硬突破,是佩頓這樣的“多面手”所欠缺的。
所以每每到了要勁的時候,都是皮爾斯站出來拿下分數,穩住局面。
貝爾曼意識到這個問題,決心在防守端控制住皮爾斯。
皮爾斯身高6尺4,不算高,臂展也一般,但很強壯,技巧非常紮實。
而馬里奧艾利6尺5,比皮爾斯高一些,同樣非常強壯,而且防守很堅韌。
喬治卡爾看到貝爾曼讓艾利首發,馬上知道,開拓者要針對皮爾斯了。
艾利當初發跡就是在卡爾執教CBA期間,在卡爾的球隊打出了驚人的戰績。
隨後被NBA注意到,成功進入了NBA,所以卡爾很瞭解艾利。
他知道艾利是非常好的工兵球員,皮爾斯今晚很可能遇到麻煩。
但卡爾沒有別的什麼辦法,球隊本來就缺少一個超級單打得分手。
佩頓和坎普某種程度上說,屬於異類,作核心球員是有缺陷的。
他們只能依靠皮爾斯這樣33歲的老將提供戰術失效時的得分。
皮爾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巔峰期在雄鹿,皮爾斯一直都是第六人角色。
到了超音速,卡爾發現他的外線得分太重要了,必須放在首發才行。
現在好了,貝爾曼抓住了超音速的這個弱點,開始發力絞殺。
第一節前幾分鐘,雙方打得有來有回,甘國陽沒有著急發力。
他繼續和隊友配合,組織,傳球,彷彿將50分的誓言拋在了腦後。
而超音速繼續用強硬的防守制造失誤,利用反擊和活力搶分。
系列賽進入第五場,雙方互相瞭解,打法都變得謹慎起來。
10:10的開局,兩隊度過了一段相對平緩的熱身慢跑階段。
這時,鮑比貝爾曼從替補席起身,站到了場邊。
這彷彿是一個訊號,開拓者要加速了。
甘國陽開始在低位要球,他先來到左側。
外線,彼得洛維奇把球給到薩博尼斯,自己往裡跑吸引防守。
薩博尼斯把球吊給甘國陽,超音速的包夾立刻上來。
甘國陽耐心把球傳出去,還是給到薩博尼斯,薩博尼斯頓挫一下,再往裡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