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進決賽時什麼概念,李亞光心裡清楚,不是女籃可以比的。
李亞光比甘國陽大不了幾歲,當他還在國家隊征戰時,甘國陽已經在NBA拿下總冠軍,成就不朽的傳奇了。
這次奧運會打到現在,籃球場上已經被稱為是“阿甘和夢之隊的奧運”,他展現的驚人實力,無人能望其項背。
現在這個偶像級的人物出來鼓勵鄭海霞做決賽英雄,這和李亞光的賽前準備相左。
按照李亞光的安排,他認為要出其不意,讓鄭海霞做誘餌,發揮其他人的作用。
他寄希望於替補席能出奇兵,這樣的想法不能說錯,畢竟在半決賽,李亞光的策略出其不意,起到了作用。
然而,甘國陽有著更為豐富的決賽經驗,他知道,決賽和半決賽、八強賽什麼都是不一樣的。
到了決賽,已經退無可退,已經到了終點線前,這時候雙方的正確心態都應該是一鼓作氣,不成功便成仁。
決心、意志力在決賽中起到的作用比其它比賽都要大,而奇招越是到緊要關頭,越容易失靈。
在離開女籃更衣室回看臺的路上,蔣興權對甘國陽說:“老甘,女籃有他們自己的策略,你這樣讓鄭海霞多打,是不是會給她們的排兵佈陣造成困擾?”
甘國陽道:“我大概知道一點女籃的策略,她們還想出奇兵。但以我的經驗,重大比賽想兵行險著,大機率要吃虧的。重要的戰役,打到最後就是死打,拿你最擅長的點,最好的點拼命攻對方薄弱的點,互相在對方身上捅刀子,誰能站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就這麼簡單。投機取巧,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奧運會決賽不容易,該拼還是拼一把吧。”
在甘國陽的記憶中,中國的女子三大球都有過輝煌的成績。
其中女排是最為顯赫的,女排精神更是激勵了一代人。
而女籃和女足就較為可惜,在籃球和足球的最高舞臺上,都是差一點,功虧一簣。
實力差距是主要原因,以及在決賽中,中國隊還少了一些運氣。
不過在策略和準備上,試圖以小博大、取巧,沒有正面硬碰硬強吃的心態和氣魄,或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畢竟籃球、足球,我們當時和世界強隊的確有一些差距,越是有差距,越是到了決賽,越想以奇致勝。
可是到了這種比賽,死打才是取勝的基礎,打光就打光,沒有這個信念,可能從一開始就丟了先機。
甘國陽從1981年開始,高中、大學、NBA,各種決賽一路打下來,每每到了決賽,無論賬面實力對比如何,從來不求出奇制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發揮自己的優勢,正面硬碰硬,死扛到底,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贏家。
不光籃球比賽如此,看看更加重要、盛大的足球比賽,決賽大部分情況下都比半決賽要難看一些。
雙方都會拼死力,熬個0:0,熬到加時,熬到點球大戰,熬到最後的就是勝利者,過程怎麼樣才不重要。
女籃姑娘和教練對此的領悟還不夠深刻,甘國陽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她們。
說不定她們真的能改變歷史呢。
蔣興權知道甘國陽說的有道理,只是他有些奇怪,甘國陽是怎麼知道女籃的戰術安排的。
甘國陽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說:“我有密探,有間諜。”
蔣興權怎麼都想不到,甘國陽這傢伙怎麼在女籃也有間諜的。
不過想想以他的知名度,想討要來一些訊息恐怕不是什麼難事。
而甘國陽在夢之隊有間諜這件事,蔣興權心裡清楚,這傢伙真是神通廣大的很。
到了晚上六點鐘,比賽正式開始,中國女籃和獨聯體的決賽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