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金牌 (1 / 4)

奧運會逐步接近尾聲,貫穿整個奧運會的團體賽也紛紛迎來最終戰。

8月7號,女籃的銅牌戰率先展開,美國隊88:74擊敗了古巴,拿到了一塊食之無味的銅牌。

這次美國隊明顯實力不足,她們在上半場甚至和古巴隊打成了平手,下半場才發力贏下比賽。

和1988奧運會的男籃一樣,美國女籃也遭遇了滑鐵盧,下次奧運會他們該派出更強的陣容了。

7號晚上,中國女籃在決賽和獨聯體爭奪金牌,中國男籃全隊來到現場為女籃加油。

男女籃一起進入奧運會決賽,這在中國大球運動史上可謂史無前例,中國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和男籃的絕對核心不同,中國女籃代表了歷史上的最高水準,每個球員都發揮了最大作用。

核心中鋒鄭海霞,長得高大、粗壯,卻有著極為細膩的手感,和甘國陽一男一女,成為中國籃球的內線擎天柱。

女籃外線有身高只有一米六六,卻有著優秀組織、進攻能力的叢學娣,在對著古巴的比賽中,叢學娣三分球8投5中,拿下20分2次助攻3次搶斷,是中國隊殺入決賽的頭號功臣。

除了一內一外,一高一矮兩個核心之外,中國隊還有突破速度奇快的李昕,以及柳青、李冬梅、展淑萍、王芳等多名實力不俗的干將,球隊球風強硬,比賽打得頑強,可以說是中國女籃的黃金一代。

只不過相較於對手獨聯體,也就是曾經的蘇聯女籃,中國隊和他們的實力還是有差距的。

決賽時間安排在了晚上六點鐘,四點多的時候,賽前甘國陽專門到更衣室為中國女籃加油鼓勁。

他握住鄭海霞寬大的手,道:“我把我的手感和能量傳遞給你,到了比賽你別怕,就是打!千萬千萬不要退縮。你知道的,奧運會的機會,錯過一次,可能就是一輩子,一定要抓住才行。”

中國隊和獨聯體之間有實力差距,但不像男籃和夢之隊那樣不可逾越。

女籃一樣受到甘國陽不少幫助,在訓練、傷病調養方面,甘國陽都動用了開拓者的資源支援女籃。

對鄭海霞而言,身體是她的優勢,也是她的劣勢,巨大的身軀對她而言負荷太大了。

還要參加高強度的對抗性比賽,她可不是甘國陽那樣的鋼筋鐵骨,所以膝蓋上早就邦了厚厚的繃帶。

她的雙腿也有變形,比賽中基本上跳不起來,徹底的地板流,完全依靠手感和技術打球。

甘國陽的這番話,激勵了鄭海霞,不過也給中國女籃的教練李亞光造成了一定困擾。

李亞光今年才34歲,是個非常年輕的教練,但年輕的他治軍卻非常非常嚴格,和蔣興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他對待隊核心心中鋒的態度和蔣興權截然不同,在剛接手女籃的時候,李亞光就向隊內的絕對核心鄭海霞開刀。

他和鄭海霞說,我們要打團隊籃球,而不是以你為絕對核心,你也要成為戰術的一部分,而不是每球都給到你手上。

鄭海霞當然不服氣,她1983年就進入國家隊,1984年幫助中國女籃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拿到了銅牌,可以說功勳卓著,實力超群。

李亞光一個年輕教練,剛來就要卸掉她球隊老大的光環,鄭海霞當然不幹,兩人發生矛盾,李亞光直接讓鄭海霞離開了女籃國家隊。

後來在鄭海霞伯樂,曾經的國家隊主帥楊伯鏞的協調下,鄭海霞重新回到了女籃國家隊,並聽從李亞光的指揮,融入球隊成為團隊籃球一份子。

事實證明,李亞光的改革是有效的,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比賽中,鄭海霞的個人資料顯著下滑,場均只有十多分,但女籃卻一路殺入了決賽。

尤其對陣古巴一戰,中國隊準備充分,沒有死打內線,而是利用了外線的靈活、快速,讓叢學娣和李昕這兩把快刀肢解了古巴隊,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現在進決賽,比賽再過兩個小時就要開始了,突然有個人冒出來,和鄭海霞說你要多打?

如果這人是個普通人,李亞光要麼笑笑就算了,要麼乾脆把人趕出去,動搖軍心你來幹什麼?

可這個人是甘國陽,中國籃球至高無上的偶像,上一場他51分率隊打進男籃決賽,女籃全程觀看,所有人都激動的不能自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