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維的自我介紹引起舞臺下方部分觀眾和網友的驚呼,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彼岸og(元老)粉絲。
隨著他們的科普,網友開始在網上查著這人的資訊,卻只能追溯到彼岸剛成立不久的那場天價拍賣會。
其他人才漸漸get到這個如鐵塔一般的男人,竟然是彼岸的從龍之臣。
怪不得會由他身居高位,來負責彼岸營收最為強大的遊戲業務,掌管規模達千人以上,營收數百億的企業。
平日裡卻無比低調,要不是這次釋出會的登臺,這個名叫孫子維的傢伙,就像一個隱形人一樣,讓他們在此人身上竟感覺出一種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意味來。
因此孫子維看著提詞器的照本宣科,得到了大家的寬容和理解,畢竟不能苛刻所有人都跟陳默一樣,別開生面,大開眼界。
如果說張小龍是產品思維,站在產品和使用者雙方考慮功能並達成平衡跟老師一樣講解微信的知識點,其中偶爾還夾雜一些冷幽默;
許朝軍就是技術白話流,就是把複雜晦澀的技術專業術語透過通俗易懂的大白話便於大家理解。
這樣是為了避免跟網際網路黑話一樣,每個字大家都認識,但是整體一看就懵逼了
網際網路黑話怎麼來的暫時沒有查證,但確實是在網際網路大廠中開始流行起來的,一開始可能是為了便於理解,可發展發展漸漸變味兒了,還需要人們中譯中,反而增加了溝通理解成本。
尤其那些大廠中層管理好像格外喜歡在工作交流和彙報中,嘴裡跟冒八股文一樣黑話頻出,好像這樣就有種莫名優越感、高階感、就與眾不同一樣。
總之就是許多人在網際網路大廠待久了,就開始不說人話了
跟出國呆了一段時間的海歸一樣,放著好好中文不說中間非得夾雜一些englis一樣。
而且網際網路黑話隨著時間發展有破圈的跡象,開始向媒體、廣告圈,乃至傳統企業滲透,甚至一些傳統企業大老闆妄圖透過模仿黑話,美其名曰學習網際網路思維。
這幫人隨後來下達的指令,跟幾百年前的某個喜歡猜謎的帝王一個德性,讓下面幹活的連比劃帶猜,猜對沒賞,猜錯背鍋。
氣氛組不叫氣氛組,叫電子音樂事業部,銷售也不叫銷售了,叫crm(客戶關係管理),主打一個與時俱進.
後來直到有個網際網路大廠老闆看到下面提交的工作報告,自己都看不明白才開始在公司年會上公開吐槽這種黑話行為,斥責為糟粕,這才有所收斂,果然是一鳴驚人。
甚至神通廣大的網友為了便於理解弄出來一個黑話翻譯器,員工和老闆都受益。
風口=最容易騙到錢的領域;孵化器=辦公室出租;發力=我要開始燒錢了;期權=暫時發不起工資,先畫個餅;快速響應=立即回覆收到;賦能=洗腦不懂的人以為跟你合作就會牛逼;結果導向=kpi完成了麼;延遲滿足感=這個專案暫時賺不到錢
而大廠外的人們在生活中也開始了黑話之路,畢竟這玩意萬事皆能套。
比如坐地鐵“好慘,早高峰擠地鐵,竟然沒有落地,而是感覺在雲上飄著,甚至連個著力點都沒有,迭代了幾站才找到看似閉環的抓手。
個人的表達如果是100%的資訊,那麼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通常只能達到80%的資訊,加上溝通環境、心理狀態、交流方式的影響,對方可能只能接收到60%的資訊,而能夠聽懂和理解的資訊只剩下40%,再加上黑話,等到最終執行的時候,也許已經跌到了20%的水準上。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那張“專案鞦韆圖”的由來,每個人所處的視角不同,對同樣事物的認知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