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你有在聽我說話嗎?”
“在聽的,你繼續講。”
……
三個人就這麼走了一陣,祝家就這麼到了眼前。
蘆葦鄉的人家住得散,祝家靠著水邊住,獨門獨戶的,地方不小。
門前的小路用石塊鋪得平平的,是祝老爺子裡拿河邊陸陸續續挑來的石頭然後拿來鋪的路。
祝家屋旁有幾棵桑樹,都能結桑葚,除了桑樹還有一棵巨大的合歡樹,羽毛般的花朵還剩了半樹。屋後有六顆銀杏樹,已然綠色裡夾著燦,菜園子也是有的,瓜果蔬菜什麼都能吃到。
院牆是拿蘆葦杆子扎的,象徵性圍起來,只防止院子裡的雞溜出去。
院門是桃木的,也是祝老爺子做好油好的,門前貼著一對半舊不新的門神。
推開門,院子的空地可以拿來當曬穀場,都是拿河邊的石頭鋪好的。
祝家有兩排房子,一排是一間茅草屋,在屋東邊,祝家老夫妻住,屋頂的茅草鋪得很厚,冬暖夏涼,屋旁是桂花樹。
一排是青磚黑瓦的大瓦房,祝明結婚之後才蓋起來的,祝明一家人都住在裡面,屋前有梔子花樹和雞冠花。
屋前還有一口水井,屋後豬圈、牛屋和雞窩都壘得整整齊齊的。
祝家老爺子今年六十了,和祝家老太太孫氏如今只有祝明這麼一個兒子。祝萱還有一個大姑叫祝晴,但不是親生姑娘,嫁在鎮上的屠戶家,時常拎點肉回來看老兩口。
祝家老夫妻從前剛成親的時候年紀小生不出孩子,大姑親生的父母養不起,就被祝家老夫妻倆抱過來當女兒,當時人們迷信抱“鴨頭”,抱上一個女孩子養著養著就能生孩子了。
有了大姑,祝家果然連續生下來了四個兒子,但是兵荒馬亂的,老大老二老三都年紀輕輕還沒成親被各方勢力征兵死外面了,只留下了一個老么祝明。
祝明長齊了父母的優點,俊俏得不像話,又因為是獨苗,祝家老夫妻有點慣他,養得祝明從小就愛折騰。
好在後來越王來了,蘆葦鄉這一帶因為在越王治下重煥生機,不再隨意經受許多戰亂,祝明本身因為前面有三個亡兄成了獨苗也不用被徵兵了。
祝家的日子漸漸興旺。
祝老爺子送祝明去上了兩年學,木匠也學過一年,各種其他手藝祝明都學過,但都只學了一點皮毛。
直到祝明偷偷跟著蘆葦鄉野廟裡的一個大和尚私下學畫,祝明才學上了癮,他學會了一手好丹青,很愛畫人物,村裡人看來覺得他不管是月裡的嫦娥還是羅剎惡鬼都畫得惟妙惟肖。
據說大和尚曾經是前朝畫師,沒人知道他的俗世名姓,也沒人知道他為何來到這裡的野廟出家,祝明只和大和尚偷學了三年,大和尚便死了,依舊只學得青澀,未得大和尚精髓。
跟著大和尚學畫條件也不好,沒有好顏料好紙,祝明的早年練筆多誕生於茅紙之上。
但是祝明的心跟著大和尚學大了,等結了婚有了大郎祝棠就打算出遠門採生,他心裡更想自己能有畫作留於好紙之上而非茅紙,於是蘆葦鄉管不住他,父母也管束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