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霽初晴,瑞靄氤氳,曦光於流嵐間破層而出,於塵世中貫穿天地。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五穀豐登稻花香,六畜興旺牛羊壯。日進斗金財源廣,商賈雲集市聲揚。生意興隆通四海,事業興旺達三江。鍾靈毓秀一方土,人才輩出萬代長。風調雨順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興!”
童兒三五成群,皆著新襖、持小紅燈籠,歡快蹦跳並吟唱童謠。稚聲於街衢巷陌中迴盪,掩蓋了冬日的蕭條,驅散了往日的沉悶,為南陵城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舉目眺望,高門大戶皆張燈結綵,門前新聯掛意祥光,門內時聞陣陣歡聲笑語。
然而,在這一片喜慶的氣氛下,並非所有人皆稱心如意。
一條破舊小巷中,一老漢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正忙著準備年夜飯的老婦,感慨道:“今年收成倒是不錯,可雜稅一繳,勞累了一年,最後卻所剩無幾,想想心裡便堵得慌。”
老漢說著又嘆了口氣,臉上的皺紋積成了深深的愁苦,“江大人這一去,咱們往後的日子可就更難了。”
“呸,這大過年的,別說這些喪氣話!”家中老婦趕緊啐了一口,半是勸慰半是提醒地道,“咱們這些平民百姓,哪家哪戶不難啊?你瞧瞧他們,不也照樣苦中作樂麼?待孩子們趕完廟會回來,你可別再說這些觸黴頭的話了,今日除舊迎新,怎麼也得歡歡喜喜地把年過了。”
老漢苦澀一笑,無奈點頭應了聲“好”。
老漢與老婦正聊著,突然,一陣隆隆鼓聲自城東廟宇處傳來,打破了小巷的寧靜。
外面傳來少年少女們趕赴廟會的嬉戲聲,老婦朝窗外看了一眼,眸中也不由染上了幾分笑意:“瞧,廟會開始了。”
市井車馬,人流如織。廟會上,各路商販爭相叫賣,吸引著行人;各式美味佳餚飄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動;各色技藝雜耍引人駐足觀看,令人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廟宇中,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眾人跪拜於案前,神情肅穆而虔誠,有對愛情和事業的期盼與嚮往,也有對家人的祈禱與祝願。奉祀神像透過繚繞的煙火,見證了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而這種信仰的力量也使其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與此同時,南陵城的鬧市中,卻是一片繁忙。
大小酒樓、食肆、小吃攤皆門庭若市,各種珍饈美饌香味四溢,纏繞著人們的嗅覺,誘發出內心深處的味蕾之舞,令人垂涎欲滴。
街道兩旁遍佈各色攤位,商販們兜售著各種年貨,從剪紙、年畫,到林林總總的花燈和竹編,令人目不暇接。而那些大商鋪裡,貨物更是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傳統手工藝品,從刺繡、陶瓷,到木雕和玉雕,皆是精美絕倫,夥計們在門口賣力吆喝,掌櫃則喜笑顏開地接待著紛至沓來的貴客,忙得不亦樂乎。
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顧客的歡笑聲連成一片,與鑼鼓、爆竹聲交織成一曲喧響不息的旋律,彷彿在為盛大的慶典奏響序曲,舞龍與耍獅表演穿插其間,將喜慶的氛圍推向高潮。人們身著盛裝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頗有欣欣向榮之景象,好不熱鬧。
“咦,今日這街市上為何不見流民乞丐?”一書生好奇地問身旁結伴而行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