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三零五章 柳憐的銀器情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三零五章 柳憐的銀器情結 (3 / 3)

有種傳說,說是金器銀器可以辟邪,於是,和尚們便也拿去作了法器。

比如,1987年在陝州法門寺出土的鎏金三鈷杵紋銀閼伽瓶。

閼伽是梵文的的譯音,意思是奉佛之水,香花之水。

這器皿,用於密宗浴佛灌頂儀軌中使用的法器。

以四寶瓶盛四大海水,將釋迦像置於壇中,用水灌頂,以示佛傳不斷。

四海之水是專用沉香,白檀,燻陸,鬱金等七種香料熬製成的香湯。

想想,便似乎有一種悠遠的亙古感覺,圍繞著周身,久久不散。

所以,銀飾比起其他的珠寶金屬,便多了那一份神秘悠遠的味道。

它不同於黃金的豪華榮耀,那樣張揚的宣告著自己的價值。

也不同於鑽石的冷冽清高,它的堅硬是來自宇宙深處的孤獨,但這份孤獨,又被人寄予了太多的厚望,比如,戴爾比斯的廣告語。

而玉石的溫潤,多了一份委婉,珍珠又太過細膩。

銀呢,就這樣清高的,隨意的,沒有羈絆的,卻又貼心的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金碧輝煌、富麗華美的唐代金銀器顯示了我國金銀工藝史和圖案藝術史上繁榮昌盛時期的高水平。

但卻象四大發明源於我國,中國卻未必能一直繁榮下去一樣,銀器也漸漸衰落。

現在國內流行的銀飾,大部分,不是本國的產品。

倘若在歐美選購到,產地很可能來自世界銀都,墨西哥的塔斯科,塔斯科以產銀和銀品加工而聞名於世。

相比較之下,中國的銀飾,就有些吃老本的感覺。

雲省有很多銀飾,少數民族的流行的,比如苗族的衣飾(苗族的衣服上,總有著銀飾嵌在上面,薄薄的一層,銀嵌得愈多,大約是代表那家人的家境愈豐裕吧,首飾,那裡還保持著手工制銀的傳統習慣。

如果去雲省旅遊,帶回一些土銀當作禮物是最好不過的了。

當地的工匠會告訴你這是九成九的足銀,當然,信不信是你自個兒的事了。

這種土銀的質地不是很穩定,戴久了可能會變硬,大概還是因為含雜質的緣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