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頂點小說> 第四五四二章 法器:冰雕佛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五四二章 法器:冰雕佛像 (2 / 3)

希臘文明與當地的印度文明和貴霜族的***文明相結合,孕育出瑰麗的貴霜文明。

犍陀羅的佛像藝術就是這一時期的傑出產物。”

“原來古代印度還被古羅馬帝國征服過?”

展飛還真不知道有這麼一出。

張天元笑了笑,更加仔細觀察這尊佛像。

通常這類佛像少有銘文,但也有佈施行願者將稱頌佛光普照,頂禮於莊嚴的經文銘刻在佛像上。

早期西域佛造像極少銘文,偶有刻款也是用類似石雕造像的手法,以釘子點鑿的方式,刻出紋線組成文字。

眼前這尊犍陀羅佛像,採用了除銘文以外的其它多達6種工藝精製而成。

佛陀面容慈悲安詳,端坐於怒放的蓮花寶臺上呈靈塔狀,額頭飽滿、鼻樑高聳、下唇豐潤飽滿,下巴略收,丟擲一道美麗的弧線,體現出自然完美的肉感。

至今,我們都可以看到眾多歐洲人仍遺傳著這種圓潤的下頜,也由此可見希臘文明對於東方犍陀羅佛像藝術的直接影響。

可以看出佛像髮式的獨特之處:

以珍珠圓粒狀勻稱排列,兩鬢自然向後延伸。

這尊像與犍陀羅早期的波紋捲髮已有不同,他的肉鬢髮端有三股扇形火焰,這也是最為彰顯犍陀羅藝術風格的特點之一,象徵著佛陀的超凡智慧與神聖的力量。

這種由犍陀羅藝術獨創的表現形式,在中後期佛像發展體系中逐漸趨於程式化,使佛像逐步脫離早期神人合一的自然主義風格,用火焰比喻佛陀非凡的神通和無量的光明,從而使佛像更加適用於崇拜。

這種形象化表現智慧的描繪方式,至今仍在南亞諸國的佛像鑄造中被延續。

佛陀的面部體現著古羅馬青年英秀俊朗的輪廓:

飽滿的額頭下,鼻樑像鋼刃一樣從眉骨交接處挺直而下。

雙目微含於雙眼窩中,下唇堅毅飽滿略示微笑,雙耳垂肩,耳廓挺拔優雅,耳垂中有環洞。

顯示佛陀慈悲,也說明早期雅利安人族有嗜好佩戴耳環的習慣。

整個面部神態平靜寧和,使人不自主地進入謐靜的觀想世界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