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天擇成語> 第十四章 逼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四章 逼宮 (3 / 3)

崔知節乃是做太監的,那微笑都是千錘百煉過的,極具專業素養,他笑得那個是燦爛無比,可是唇齒之間吐露出來的,卻是弒君的大事,端的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這時候,外面忽然有人敲門,說刑部的某人求見,然後便是一層一層的通傳了過來,緊接著就有人呈上口供。那一份口供用金盤墊著絲綢託了過來,都是普通的宣麻紙,還被蹂得皺巴巴的,上面的文字十分潦草,還染著不少鮮血,顯然就是在用刑的現場錄下來的。

這一份口供不消說,自然是刑部的人派遣來的,此時呂羽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想要來抱他大腿的人不要太多,所以這一份口供就連刑部的尚書都還沒看到,呂羽就已經先睹為快。

拿起這一份口供,呂羽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但是看到了最後幾句話的時候,目光挪移得卻是極慢,一點一點的開始往旁邊移動,彷彿要將每一個字都吃進肚皮裡面去似的,隔了好一會兒才往後面挪半行過去。只是他表面上貌似沒有什麼反應,實際上漸漸的這份口供都開始抖得嘩啦嘩啦的,顯然是是心情衝突激盪到了極處。

這時候,萬和林知道,是出動最後一擊的時候到了,便對崔知節使了個眼色,崔知節便弓著腰慢慢的退了出去,沒過一會兒,從外面便衝進來了一個美貌少婦,抱著一兒一女,也不說什麼多餘的話,只是抱住了呂羽的兩隻腳哀哀哭泣。

再怎麼心如鐵石的人,在嬌妻幼子的眼淚當中也要化為繞指柔啊,呂羽一直都是在顧念父子之情,可是他此時才發覺,自己此時也成了父親,要對一雙兒女擔負起養育照顧的責任啊。

而呂羽也是熟讀史書,知道這帝王位置的更迭最是殘酷,一不小心就要掀出腥風血雨,倘若有什麼差池,夜長夢多,到嘴巴邊上的肉搞不好都要飛走,自己或者一死也無所謂,但想到身後事,比如嬌妻被人侮辱凌虐,幼子幼女遭受欺凌,自然加倍的痛苦,可那時候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見到了呂羽的模樣,崔知節和萬和林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便招手喚來了一名暗衛。萬和林隱然已經是英王麾下文臣之首,便沉聲道:

“既然訊息已經確鑿無誤,那麼啟動驚蟄計劃吧。”

這名暗衛聽了萬和林的話,然後望向了呂羽,卻見到呂羽若木雕泥塑那樣跌坐在了王座當中,悄無聲息,似乎對外界的事務都完全聽不到似的,那暗衛便試探性的叫了一聲:

“王上?”

呂羽卻是依然沒有說話,不過,這暗衛卻是看到了王妃隱隱做了一個點頭的動作,那便再無猶豫既然王上下不了決心不說話保持中立,王妃就自然是可以做主,並且還有文臣之首的萬和林發話,內臣之首的崔知節點頭,這件事便算是定了下來。

於是,在這沉沉的暗夜裡,在這寂寂的宮室當中,便有一根無形的弦被激發了,這端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隨著這一根弦的被觸動,在整個鄴都當中,頓時有不知道多少個人,不知道多少勢力開始迅速的行動起來。

這些人或者勢力都被同時要求做些事情,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說,或許都是舉手之勞,或許他們自己都做得莫名其妙,但是,這些人做的一件一件貌似平凡的事情依照組合起來,卻會驚天動地,甚至翻天覆地!!

***

時間迅速的推移過去,整個朝局都陷入到了一種詭異的狀態當中,鄴都當中的各種事情也是處理得飛快,比如對死傷民眾的撫卹,又比如是對魔教妖人的定罪,都是在按部就班的走著流程,只是對於慘案的源頭,所有人都是諱莫若深,都有一種詭異的默契來回避掉,彷彿是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有的東西你當它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了,但是,有的東西你當它不存在,卻絕對不代表就能隨隨便便的繞過去。

就彷彿是今日上朝的時候,刑部的一位侍郎開始試探性的詢問,是否可以將這拜魔教妖人一案結束。立即就有人跳了出來,慷慨陳詞,說什麼元兇還未查辦,堂堂刑部為什麼要草菅人命什麼的.......

很顯然,刑部的這個侍郎就是國君呂康的人,想要力保呂先,先試探一下動靜風聲。而後跳出來的那個人自然是呂羽的人了,堅決要拿住這個痛腳不放,或者說是在表明呂羽一方的態度,那就是這事兒不要想隨隨便便的搪塞過去!!

林封謹當然是沒有上朝資格的,卻還是聽左知府退朝回來,眉飛色舞的講述了一番這事情的經過,雙方博弈肯定又是在朝堂上進行嘴炮,而最後多半還是以呂羽一方勝出,因為國君在避暑山莊當中,所以一干舊朝臣子群龍無首,自然是左支右絀,十分為難。

左知府卻是個老政客了,便在這裡下了斷言,說是這實際上是英王在進行逼宮了,因為倘若呂康真的是還不及時返回主持大局的話,搞不好他的臣子也完全頂不住呂羽的壓力,將鄣國公呂先拿下問罪也就是一兩日的事情。這一次英王估計會借題發揮,將六部當中的刑部也是安插上自己人。

林封謹回去以後,便始終就覺得有些心神不寧,便讓人拿上近些日子的情報來一一觀看,他在鄴都當中也是很重視建立自己的情報網路,尤其是與當今不同的是,他的情報網路都是依託自己的羊湯店而建立在低層當中的,而不是說走的是高層路線。這是因為林封謹深信觀一葉而知秋的道理,往往要發動一些大事,反而會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顯現出苗頭。(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