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顧青又從懷裡掏出第二份奏疏,道:“臣還有一事。”
“顧卿且說。”
“天寶十二年,臣曾向太上皇陛下提出平吐蕃策,這幾年裡,安西都護府以商利供養吐蕃土地所產,如今得斥候所報,吐蕃境內已有半數以上的土地改種藥材以換重利,而他們的主糧青稞等作物,大多已不足供養國內百姓和將士,所用之糧食只能向劍南道商賈購買……”
“吐蕃國力日漸頹靡,臣以為,如今正是伐吐蕃之良機,臣請斷絕吐蕃糧道,整頓兵馬,西征吐蕃,一戰而平此百年大患,將吐蕃納入我大唐版圖。”
殿內君臣又驚呆了。
自安史之亂後,朝臣大多沒想過“平吐蕃”這個話題,因為實在太遙遠了。戰亂剛平,國內百廢待興,百姓需要安定,新君即位不到一年,正需要鞏固政權,梳理朝堂勢力,無數內部事都迫在眉睫要處理,這種時候誰會想到出兵征服吐蕃?
見群臣議論紛紛,李亨欲言又止,想勸又不敢勸,顧青平靜地道:“戰亂方平,人心思定,這些臣都清楚,只是吐蕃如今國力衰落,而土地改種藥材之計策,吐蕃的贊普和國中權貴也已漸漸緩過神來,錯過此次良機,吐蕃又將恢復國力,那時它仍是我大唐百年之患,臣以為,長痛不如短痛,趁此時機平了吐蕃,忍此一時之痛而消弭大患,益於大唐千秋功業,請陛下應允。”
見君臣仍無人出聲,顧青嘆了口氣,道:“臣請旨,可遣安西軍將士出征,臣親自領軍,平此大患。”
話音剛落,李亨毫不猶豫地道:“好,朕允了。”
顧青暗暗冷笑數聲,表情平靜地退回朝班。
…………
走出太極宮已是下午時分,顧青老老實實在殿外用了廊下食,與群臣一道坐在殿外廊柱下,吃光了李亨賜下的冷食,沒有任何特殊待遇。
與顧青一同進食的群臣都畏懼又好奇地看著他。
顧青已是權勢滔天的權臣,權臣自然應該享受特殊待遇的,比如這算不上豐盛的廊下食,顧青完全不必與大家一起進食,朝會結束拍拍屁股回家便是,可顧青卻仍與所有朝臣一同坐在廊下,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權臣,實在令人費解。
顧青倒也並非惺惺作態,他此時最不願的便是拉開與群臣的距離,製造階級對立。
逼宮之後,顧青大權在握,他要著手改變天下了。
改變天下首先要從朝廷權力中樞做起,顧青希望以自己低調的言行來影響朝堂,讓朝堂的臣子們漸生務實低調之風氣,官員務實又肯踏實做事,天下百姓才有過上好日子的希望。
用過廊下食,顧青走出太極宮,迎面遇到陳郡謝氏的謝傳經。
謝傳經顯然是專門在宮門外等候顧青的,看樣子等了很久。
見到顧青後,謝傳經急忙行禮,笑道:“恭賀顧郡王剷除大患,從此天下已盡在郡王殿下股掌之中。”
顧青笑了笑,道:“‘剷除大患’之類的話不可再說,傳出去不好聽,我不過是奉旨率兵肅清宮中反賊餘孽而已。”
謝傳經情知失言,急忙賠罪,然後壓低了聲音道:“晚生敢問,郡王殿下接下來……”
顧青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下午時分來我王府,你與那些世家子弟都來,我有事與你們說。”
謝傳經大喜,忙不迭地應了。
下午時分,王府來了許多客人,客人皆是儀表不凡,談吐瀟灑,顧盼間盡顯風流之色。
大權奪到手了,仗也打完了,該到了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王府後殿內,顧青屏退了下人,與世家子弟們聚於殿內。
顧青環視眾人,笑道:“此番僥倖得勝,顧某還要多謝各世家鼎力相助,長安宮闈雖有一時之亂,但天下州縣並未波及,亂宮闈而不亂天下,善也。此皆各世家相助之功,顧某誠心謝過。”
說完顧青朝眾人長揖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