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有些不悅道:“變節就是變節,哪有理由能辯白?失節即是失德,家人性命縱被挾持,也當顧全忠義,寧死不屈才對。”
顧青微笑。
真是愛死了這副不講道理的樣子呢。
你那麼講忠義,怎麼連傳位詔書都沒有便急不可待地在靈州登基稱帝了?
“陛下,忠義之外,尚有禮孝信,若是父母被挾持,是全忠義還是全孝節,只看個人選擇,臣以為,不論哪種選擇都是無奈,卻也不能說他選錯了。”顧青毫不相讓地道。
見顧青神情堅決,李亨終於察覺到顧青是認真的,他真是打算為那些失節的朝臣求情。
這事兒算不算大事?當然不算,殺或不殺,對李亨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也不會涉及任何朝政。
李亨很有理智,新朝的第一次朝會,他不願跟權臣鬧僵了關係,這件事屬於能夠妥協退讓的範圍。
於是李亨沉默了半晌,道:“既然顧卿堅持,朕亦是從諫如流之君,便依了顧卿所奏,那些失節之臣可以不處死,拿入牢獄後交給顧卿審問吧。”
顧青躬身道:“臣謝陛下仁義之恩。”
李亨又補了一句:“但是,陳希烈必須死,他是首惡,不管什麼理由,首惡必除,否則如何服天下臣民之心?”
聽出李亨話裡的堅決之意,顧青也非常識趣地妥協:“是,陳希烈必須賜死,臣不反對。”
君臣第一次交鋒,顧青勝。
接下來又是一個新的議題,平叛之事。
王師雖然收復了關中,但也不能說天下太平了,叛軍敗逃,仍佔據了黃河以北的地域,這些地方必須收回來。
“郭老將軍,顧卿。”李亨點名。
二人站出朝班。
“二位皆是天下兵馬副元帥,如何平叛,可有良策?”
郭子儀飛快瞥了顧青一眼,顧青含笑靜立,似乎沒有說話的打算。
於是郭子儀道:“老臣以為,當盡起關中之兵,北渡黃河,乘勝追擊,收復北方諸城鎮,殲滅叛軍。”
李亨望向顧青,微笑道:“顧卿覺得呢?”
顧青眉目低垂,緩緩道:“臣附議。”
李亨目光閃動,沉聲道:“關中之兵者,長安城內有朔方軍和安西軍,還有一萬餘蜀軍和一萬河西軍,這些便是朝廷全部的兵力了,二位覺得如何調撥兵馬北渡才合適?”
顧青眼皮一跳,他知道這句話便是今天朝會的戲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