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思思急忙離開。
顧青又沉吟了片刻,讓親衛將段無忌叫進來,段無忌進來後,顧青劈頭便道:“你馬上在邊令誠的營帳內搜尋一番,找到他的書信,用心模仿他的筆跡,以邊令誠的名義偽造一封向叛軍私通軍情的信。”
段無忌一愣,見顧青表情嚴肅,也顧不得多問,急忙轉身離去。
顧青嘆了口氣,坐在帥帳內揉了揉眉心。
事情不大,殺了邊令誠其實顧青完全能夠承擔得起,本來今晚他便做了殺掉邊令誠的決定,但顧青能承擔得起的事情,萬春卻不一定能承擔,這位公主殿下對朝堂對人心太缺乏瞭解了,杖斃邊令誠哪裡像她以為的只是殺個家奴那麼簡單。
…………
第二天一早,天剛亮,各營將領便叱喝著將士們收拾營帳準備開拔。
同時,監軍邊令誠被顧青下令杖斃的訊息也在大營內傳開了,不過邊令誠這幾年在安西軍大營的存在感並不高,顧青的刻意打壓,常忠李嗣業等將領的私下議論,傳揚開後將士們對邊令誠並沒有好感。
一個討厭的人,死便死了吧,公爺杖斃他必然有公爺的道理。
將士們用完飯準備啟程時,又一個訊息在大營內迅速傳開。
原來邊令誠私通叛軍,收受叛軍的賄賂,將安西軍行止情報私下透露給叛軍。顧公爺的親衛在邊令誠的營帳裡搜出了若干封與叛軍私通訊息的書信。
全軍將士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邊令誠被杖斃的原因,死得活該,這吃裡扒外的閹賊早該死了。
好了,一個私通叛軍的奸賊被顧公爺下令杖斃,此案有頭有尾,合情合理,沒有任何可疑的漏洞。
大軍繼續向北開拔,前鋒沈田領五千騎兵先行而去。
中軍隊伍裡,杜鴻漸和李輔國也隨軍而行。
二人受太子所託,不得不跟隨安西軍而行,隨軍的目的非常消極,奪兵權是想都別想了,主要是監視顧青,不讓他做出格的事情,隨時觀察顧青的態度,以免太子準備登基時顧青忽然反悔決定不支援太子即位了。
二人騎在顛簸的馬背上,隨著馬兒行走的節奏起伏。
杜鴻漸一路上神情疑惑,喃喃道:“邊令誠是天子欽命監軍,如今安祿山已死,叛軍眼看已現頹勢,這種情勢下,邊令誠為何還敢倒向叛軍?這個……說不通呀。”
李輔國自然比杜鴻漸更清楚邊令誠因何而死,就在不久前,他還在顧青面前捅了邊令誠一刀,可以說,邊令誠的死與李輔國多多少少有些關係。
見杜鴻漸不解,李輔國微笑道:“杜侍郎不必多想,邊令誠是個逐利的小人,叛軍給他的賄賂甚多,他便抵不住誘惑,就是這麼簡單,至於情勢,區區一個監軍,哪裡看得了那麼遠,有錢賺便收了,誰輸誰贏與他何干?”
嘴上幫顧青解釋,但李輔國很清楚,所謂“私通叛軍”是欲加之罪,顧公爺只是純粹想要邊令誠的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