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道:“孤夜臥少眠,晨起猶未得覺。方推門入室,忽然驚嚇,即跳出房外,張皇失措,以致眾先生皆驚。實孤臨事少靜之過也。”
仲嶽先生十分敏感地問道:“何事驚嚇!”
信陵君遲疑地回憶道:“氣味不異……有他人至……”
曹先生道:“未見其劍乎?”
信陵君肯定地道:“未見!”
張輒道:“何劍?”
信陵君把自己手中的劍遞過去。張輒接過一看,驚叫道:“曾兄!”
仲嶽先生也把劍接過去看了看,道:“此君上所佩也……敢贈予曾兄?”
信陵君道:“然也!陰訪留劍,其意若何?”
曹先生道:“草莽私約,留劍示警者,蓋取爾命也!”
張輒道:“若留己劍,乃取爾命。若留贈劍,其意或善:是乃危地,速去!或惡:贈劍歸還,再見無情!”
曹先生想了想,道:“先生之言是也,臣魯莽,一孔之見耳!”
仲嶽先生道:“曾兄既留此劍,必有深意,先生其察之!”
張輒將劍翻來覆去看了許久,抽出劍來,來回觀察。乃起身道:“願往室內一觀。”
四人站起來,往室內而去。那些書寫的門客,早已無心書寫,只在旁邊虛作姿態,小聲議論。見四人站起,便停了口,都注意看向這邊。
四人來到門前,仲嶽先生爬到地上,仔細觀察,一路小心進門。剩下三人似乎心知肚明,都小心地跟在後面,生怕驚擾了先生。翻過門檻,進入室內,仲嶽先生叫道:“舉火!”
曹先生趕緊衝著外邊叫了一聲:“舉火!”
一名門客跑出去,不久舉著一支火把進來,遞給曹先生,曹先生將火把伸進門內,小心翼翼地邁進門檻,隨著仲嶽先生一路前行到草蓆前。復又出來,繞到廂房後面,隨後道:“吾得之矣!是人踏露而來,履帶水跡,與眾人不同。於此翻牆而入,復於此登牆而去。”
張輒也進入室內,在草蓆上認真地檢查了一番。放劍的地方秸草被明顯壓下一塊,至今還未恢復,張輒可以很明顯地知道劍放在什麼地方。他問仲嶽先生道:“賊人所立何處?”
仲嶽先生在地上找到了一處不明顯的溼痕,道:“立於此。”
張輒在仲嶽先生的指引下,也看到了那處溼痕,自己站在那裡,比劃著把劍放到原來的地方,發現很不順手。終於,他找到了正確的姿勢:雙膝跪地,前俯身,可以將劍準確地放在原處。於是張輒端正跪地,雙手舉劍過頭,端正地放在草蓆上,位置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