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瞳孔收縮。
她幾乎是在瞬間就判斷到,太史存勖也許已經和麝月合流。
多少年來,太史家其實一直都是她的心頭之刺。
太史家兩代人坐鎮北方四鎮,手握大權,卻又不同裴孝恭,並無受過夏侯家的大恩,所以從來都不屬於夏侯的嫡系,反倒始終是聖人心中的一股威脅。
如果太史家不是掌握了兵權,北方四鎮也需要太史家坐鎮,聖人早就將太史家連根拔起。
但太史家在軍方根深蒂固,牽一髮而動全身,哪怕是在她最強悍的時候,也是不敢對太史家輕舉妄動。
南方軍團的存在,固然是為了防禦南疆慕容,其實最大的作用,也是用來制衡太史家,如果沒有南方軍團,太史家在軍方也就一家獨大,沒有任何軍方勢力能夠與太史家抗衡。
制衡之策持續了二十年,但麝月在徐州起兵之後,聖人就敏銳地意識到,太史家對自己的威脅已經是前所未有。
聖人和太史家多年來都知道對方的心思,也正因如此,太史弘在離開北方四鎮之時,利用一切手段扶持了太史存勖上位,這本身就是無奈之舉,就是明白一旦太史家失去兵權,必將萬劫不復。
但這種辦法只能維持,卻不能長遠。
沒有人能保證太史家能夠一直掌握兵權,而聖人也明白,太史家肯定一直在找尋另一種生存之法。
麝月起兵,對太史家來說就是天賜良機,她最擔心的便是太史家會與徐州合流,形成一股恐怖的反對力量。
所以調動柔玄軍南下,本身就是要讓柔玄軍和徐州軍戰場廝殺,雙方結下死仇,如此也就難以合流。
而且一旦柔玄軍在徐州戰事不利,就有機會罷黜太史存勖,削奪其兵權,由澹臺懸夜接過兵權,如此一來,便可以利用徐州之戰剪除太史家。
這也正是她堅持從北方邊軍調動太史存勖南下的原因。
但計劃卻趕不上變化。
雖然再三囑咐紫衣監要牢牢看似太史府,但太史弘等一干家眷卻還是被人從京都救走。
聖人當時就知道,太史弘從京都離開,自己脅迫太史存勖和柔玄軍的最大籌碼便即消失,沒有了後顧之憂,太史存勖掙脫了牢籠,必然會變
成可怕的巨獸。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太史弘從京都被救走之後,本來南下的太史存勖立刻就調轉刀鋒,直向京畿殺來。
柔玄軍能夠順利殺入京畿,歸根結底,不但是因為沒有看住太史弘,還因為柔玄軍一開始有朝廷調兵的旨意,所以能夠順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