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劉琮得反賊張松、法正相助,盡收白水關將士。如今已經拿下通往雒城的沿路關隘,事不宜遲,當速派精兵良將前往雒城禦敵。雒城乃是成都的門戶,只要雒城不失可保成都無憂。主公再派人去張魯處修好關係,許其好處,讓其出兵從葭萌,兩面夾擊先剿滅劉琮等人,掃清後方障礙。”
只見一人走了出來說道,眾人視之乃是黃權,黃公衡,現為劉璋主簿。此黃權非荊州劉琮侍衛長黃權,而是蜀中名士。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少為郡吏,州牧劉璋召為主薄。後別駕張松議迎劉琮入蜀,黃權也是堅決反對,奈何劉璋不從,他便一直被冷落。
“主公,黃主簿言之有理,可速差人去辦任願替主公擋住劉琮!”大將張任立馬站出來請戰。雖然張魯與劉璋一向不和,但劉琮入蜀一來侵佔張魯漢中數縣,建上庸郡也是事實。兩人雖然不和睦,但如果劉琮奪下益州,張魯難以獨安,所以黃權提出北連張魯卻是也是個好辦法。
劉璋聽從兩人所言,星夜派人傳報各處加強戒備,調張任,冷苞、鄧賢等人前去雒城迎敵,派費觀前去張魯處修好關係,又從成都調撥糧草去雒城支援前線。
從葭萌到雒城不過四百里路,劉琮這一路走來在法正、董允與雷銅、吳蘭等人的幫助下,一路奪關斬將,廣積錢糧。前鋒魏延聽聞張任帶三萬精兵駐守雒城之後便派龐統回去與劉琮商議下一步計劃。
“軍師,劉璋派張任等人前來防守,又有細作報劉璋派費觀前去漢中和張魯議和,準備從漢中抽調兵馬前來夾擊,我軍當如何是好?”劉琮招來龐統後問道。
“主公若想攻取西川,眼下光靠我軍的兵馬是有些力有不殆,我軍當把目光放周圍,借他人之勢為我軍所用,分散劉璋的兵力,然後大軍直搗成都,只把要成都攻下來,益州可得也”龐統說道。
“借勢?請軍師細細說來”
“主公,統聽聞張魯的別駕楊松,乃是貪錢的小人,主公可用財帛收買此人,讓其向張魯進言,等我們取得益州便兩家瓜分益州。可表面許諾將上庸、葭萌等地讓與張魯。此計若成,劉璋的夾擊之勢不能形成。再則益州之南有蠻族猖獗,主公可派人結交,令其出兵攻打益州南方,令劉璋首尾不能相顧!
如此我軍只要擊潰雒城的張任部兵馬,就可大軍兵臨成都了”龐統說道。雙方都是想借力打力,不過劉琮若是歸還上庸,以張魯與劉璋的世仇還真不好說。若是再有楊松幫忙,此事可成,這樣自己也可安心攻劉璋。劉琮頓時此時好計策。
“軍師此計甚妙,可速派人去辦”劉琮聽完後大喜的說道。
“若想行此計,對待此二處的態度也要各不相同”龐統補充道。
“噢,有何不同請軍師說來聽聽”劉琮最煩賣關子了,急切的問道。
“主公若想行此計態度當一強一弱,南蠻素來猖獗,族中素來敬重勇士,多以武藝的高低劃分官職。若派所之人文弱,必遭輕視,當派子一員猛將前往南蠻。此去南蠻可先以武力震懾其心,然後再商議進兵之事,此乃一強。
而漢中張魯處兵士雖多但無良將,統軍之人多是烏合之眾,若所派之人態度強硬,必遭張魯猜忌,為劉璋所用。主公派一文弱書生前去示弱驕敵之心,然後許之以利。張魯定不會助璋。此乃一弱。”龐統對劉琮詳細解釋道。
“嗯,那何人出使較好?”
“子龍將軍勇冠三軍定能然南蠻歸附,至於張魯方面,孝直、休昭都是機智之人此計定能成功。”
劉琮聽罷覺得這行軍打仗,龐統這個軍師還真不是擺設,至少這次比自己想得周到。就連法正對此計策也是連連稱讚。北方張魯本無大志,與張魯又不和,只要劉琮表明態度無意侵佔漢中,張魯必定不會助劉璋。
雖然引南蠻攻擊劉璋,有點引狼入室的味道,卻能分散劉璋的兵力,為劉琮攻取整個益州贏得時間。至於將來如何馴化這些蠻人那是後話。劉琮當下便令趙雲往南,董允往北分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