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先鋒和內部事務,隨即劉琮又令龐統為隨軍軍師,趙雲身為護衛營統領自然隨中軍行動,而黃射則奉命與李嚴負責籌集糧草,因為李嚴還身兼南郡太守,押運糧草之事便落在黃射身上。
黃忠則被調到江陵大營繼續募集和操練士兵。
劉琮分別從江陵大營與襄陽大營抽掉兩萬士兵進蜀。
而法正與孟達在十月中旬也抵達了江陵,再見法正,劉琮自然欣喜不已,曾經相約蜀中見面,沒想到劉璋送給兩人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劉琮知道這其中張松出了不少力氣。
而對於類似監軍味道的孟達,劉琮卻是有點為難,一來他手中有兩千多人馬,如果讓他隨行,這一路上自己的所作所為豈不是一一被劉璋所熟知,而來法正也不好表露身份。
不曾想法正早就料到此事,一路法正自上次從襄陽回到成都之後就被派到巴郡與孟達、嚴顏一起駐守巴郡。
法正這個政委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做孟達的思想工作。
這一路上法正更是沒少沒費口舌,聽得孟達將信將疑。等孟達見到劉琮,這種疑慮就完全沒有了。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孟達便是聽從法正的勸說,聽令於劉琮。
意想不到的收穫,劉琮自然高興,隨即便留孟達在江陵大營,自帶法正前往蜀中。
在入蜀路線上,眾人又產生了分歧,法正認為,自己這一路行來對道路已經十分熟悉,劉琮便可原路入蜀。
龐統和魏延也表示同意,只有于禁默不作聲,他看出來了劉琮另有想法。
原路入蜀,是沒什麼障礙,但劉琮此去不是援助劉璋的,目的龐統知道,魏延、于禁知道,想必法正到時候也會勸他反戈相向。
那麼這樣孤軍入蜀就很危險!一旦被嚴顏切斷荊州與蜀中的聯絡,劉琮可是四面臨敵,所以劉琮將眼光盯住了另外一條通道——上庸!
一個地方的重要,首先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作用或者軍事地位。如果從這麼一個角度講,“上庸”由於是山郡,人口稀少,所以很難談得上經濟政治作用。那麼經濟政治的作用不凸顯。
但是其軍事地位卻不容忽視,劉琮是穿越者,熟知三國這段歷史,其實在整個三國時代,“上庸”起先並沒有太受人重視,包括早期荊州的劉表。劉琮所熟知的三國新城”是包括原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的,也是曹丕在後期乾的事情,主要是為了拉攏一個三國時代比較特殊的人物——孟達。
那麼這個孟達的命運也是和上庸城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說“上庸”的時候不得不說“孟達”其人。
建安十六年,劉璋派法正和孟達各統兵到荊州迎接劉備。劉備當即讓孟達和其部留在荊州的江陵,幫助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共守荊州,從此孟達正式歸附劉備。
建安十九年,劉備奪蜀後,孟達擔任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令孟達從秭歸出兵攻房陵,孟達在臨陣殺死房陵太守蒯祺後佔領了房陵。此後“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軍會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