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興漢圖秦腔安萬全本> 第224章 時機成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4章 時機成熟 (1 / 2)

冬去春來,時間來到了建安十五年秋。過去的一年劉琮在荊州厲兵秣馬。荊州的戰力迅速增長。而與此同時,外部勢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夏天,盤踞在廬江的陳蘭、梅成、雷簿等人被張遼所滅。張遼進軍廬江,與樂進、李典率兩萬餘人一路向西,數次用計剿滅了山匪,隨後奉命駐屯合肥。

為了邊疆安寧,曹操對陳蘭等人不可謂不重視,儘管陳蘭有劉琮、周瑜等暗中資助,但到底不是張遼的對手,這也在劉琮的意料之中,不過一支山匪拖住了曹操幾萬人馬將近一年,也算是給劉琮的匡扶大計贏得寶貴的時間。

其次便是步騭平定嶺南,孫權自建安十三年秋天趁著劉琮、曹操在樊城大戰時派步騭進軍交州,歷時一年半,掃平不聽令的各郡縣太守、縣令,威名大震,交趾太守士燮等皆來歸附。至此,嶺南(五嶺以南)服從於孫權。

雖然劉琮十分不情願,但交州的局勢還是朝著有利於孫權的方向發展,當然劉琮得益的便是在步騭平定交州時,數以萬計的百姓遷徙到都梁、桂陽兩郡。交州本來就地廣人稀,大概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歸了了劉琮,這也算是一個安慰吧。

令劉琮不爽的是建安十五年春,曹操釋出《求賢令》,命令部下推舉人才可以不拘品行。這是曹操首次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麾下謀士成群,猛將如雲的曹操在南征荊州和揚州之後也感受到了人才的壓力。

尤其是荊、揚兩地擁有長江天險,讓曹操暫時不敢覬覦。不過曹操作用中原與河北,並有大漢天子坐鎮許昌,曹操此舉除了要普求天下大才之外也想幾次分化荊州和江東集團計程車族,尤其是那些不得志的人。

不過曹操的兩次失敗,也讓他將戰略目標暫時轉移,決定先蕩平關中和涼州,甚至佔據益州之後再順江而下,到時候兵分幾路攻取荊、揚。他這樣一個戰略目標的改動,直接導致了關中諸侯和益州牧劉璋的恐慌。

而最令劉琮高興的莫過於周瑜的病故,建安十五年周瑜於柴桑病死。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出身世族官僚家族,與孫策同歲,少時結為好友,互通有無。

孫策起兵平定江東,周瑜率兵相助,隨孫策東征西討,連破強敵。建安三年,為建威中郎將,後任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平定江東後,還鎮巴丘。孫策死,周瑜親赴悼念,與張昭共掌眾事,輔佐孫權。

建安十五年,周瑜準備與移居建業的孫權合攻合肥。兵未發,因病而死。周瑜為人恢宏大度,很得人心,又精通音樂,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謠。

周瑜對於江東孫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瑜的病故是孫權的損失,也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劉琮的壓力。而接替周瑜成為大都督的魯肅與劉琮有舊。是聯劉政策的的策劃者、踐行者,也是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者。

劉琮在派遣使者前往柴桑弔唁周瑜的同時,也準備了厚禮贈予魯肅,藉此鞏固孫劉聯盟。魯肅的豪爽性格也能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劉磐與江東的緊張關係,當然被魯肅看中的江東青年才俊,劉琮的妹夫陸遜也因此逐漸嶄露頭角。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曹操開始修築銅雀臺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修築銅雀臺,以供自己享樂。臺址位於鄴城西北,因城為基,高十丈,上有房屋一百二十間,極奢麗。這加深了曹操與荀彧等人的矛盾。

也是曹操人到中年,壯志不已的一個突出表現。雖然曹操可能不願意承認,但銅雀臺的選址就能看出些端倪,如果再年輕十歲,曹操一定會選擇許昌。在連續遭受劉琮和孫權兩個年輕人的狙擊之後,曹操也隱隱的感受到了後生可畏。

甚至可能內心裡想著就這樣天下割據,遷都鄴城。當然這些可能只是曹操某一段時間的想法,但比起當年冒著被呂布端掉老巢的危險也要兵發徐州來,曹操無疑保守了許多。

而曹操與荀彧等人的進一步決裂是劉琮樂意看到的,不管最後自己能不能得到荀彧,至少能夠弱化曹操進團就是對自己有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