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邊安排人撲火,一邊準備迎擊陸上包圍過來的敵人。本來還有將近一萬五千人的孫權軍隊,在夏口船上駐守的兩千人被甘寧瞬間消滅。陸上的大部分紮營未穩,正準備休息便被包圍了。慌亂之中死傷無數!
可憐的孫權,白天還是大捷,攻陷沙羨,正好趁機劫掠一番。接著便是損兵折將,這到了晚上,先是被劉琮用計騙出,結果尚未站穩,戰船被燒,陸地被圍。看到夏口的沖天大火,孫權軍中軍心渙散,加上戰鬥力而言,在陸上本就不如劉琮帶過的部隊。再有一千騎兵闖營。一時間哭喊連天。
“主公,孫權敗象已露,要不要留下缺口讓他們逃跑,也好降低我軍的損傷?”陪著劉琮來到沙羨南門城牆的諸葛亮問道。
“嗯,我軍人數並不佔優,如果四面圍定,孫權必定死戰不退,留下傳令下去,放開東邊,讓孫權敗逃,但不得有一人登船!”
劉琮這是要便追邊打,但是卡住長江,不讓孫權過江,這樣一來,戰鬥遠未結束。孫權部隊看到缺口必定東逃而去,那麼劉琮便可從容組織陸地和水上兩路追擊。
果然,得到軍令的南郡將士迅速調整了包圍圈,孫權的部下也是聰明得很,在江夏和黃祖等人火拼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條,今晚來了兩撥援軍了,還不知道劉表後續有沒有援軍,此番孫權帶著三萬人孤軍深入就是想來搶*劫的。只是沒想到初一交戰出奇順利,就連沙羨城,黃祖都主動讓出來,現在越想越不對。
孫權感覺自己從進沙羨城的那一刻起就是被敵軍牽著鼻子走,這會見到生機,自然毫不猶豫的奔向東方。就這樣一路跑,一方拼命追趕,直到天明,追出四五十里,也不見雙方罷兵,一場追逐戰持續了整整兩天,直到快接近孫權地界,劉琮才傳令罷兵。
此時孫權部下剩下不過兩三千人,大部分都帶傷,劉琮在當晚的包圍戰中也付出了三千人的代價。不過能救下黃祖,保住江夏,這點損失值了。三萬人幾乎是孫權在柴桑水軍的全部力量了,雖然江夏水軍在最初的交戰中也損失殆盡。但兩相比較孫權還是虧了。至少一兩年內無法再像往常一樣對江夏發起攻擊了。
倒是在江面上的甘寧部隊卻是閒下來,等到孫權部隊跑遠,便進夏口收拾殘局,將大火撲滅,找出能夠繼續使用的船隻。劉琮又懇請黃祖調派船隻,給甘寧配上一萬五千人,諸葛亮作為軍師直撲柴桑,打算徹底搗毀周瑜辛苦建起來的水師基地,藉此重挫孫權。
就連被孫權擒獲的黃射在亂中之中也得以逃脫,讓黃祖更是喜出望外。戰鬥結束,保住了江夏,黃祖未等襄陽援軍前來便派出使者告知劉表。本來黃祖想順便將劉琦這個瘟神也一併送回襄陽,劉琦堅決不肯回去。
當初孫權圍城,他恨不得插著翅膀飛回去。
但如今劉琮領兵殺退了孫權,劉琦這才想起來自己的罪過,如果這個時候回襄陽只怕要被劉表亂棍打死,差一點就毀了黃祖一家啊,還有一萬五千江夏水軍,頃刻間灰飛煙滅。
劉琦不想回襄陽,劉琮也不想讓他回襄陽。
在劉琮看來,如今劉琦繼續呆在在沙羨,黃祖絕對不會像以前那麼客氣,劉琦也別再想碰軍隊。如此一來劉琦留在江夏等於閒人一個比在襄陽還閒。倒是讓他回襄陽去反而會連同蒯越等人一起掀風作浪。
黃祖可是花了一番功夫,將劉琮捧成了簡直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諸葛亮等人雖是有懷疑,但蘇飛、黃安等人眾口一詞。
黃祖見劉琮心情不錯,便起身對劉琮說道:“賢侄文武全才,今後這江夏之事還要全仗你啊。”
“黃叔,切不可如此,能擊退敵軍是沙羨城上下齊心的結果。琮雖有功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現敵兵已退,琮擇日便要返回南郡。”
“賢侄,我可是捨不得你啊,幸虧你昨日先連傷敵人兩員大將,接著單騎奔襲夏口,引得孫權驚慌失措,倉惶逃離。有你在,這孫權怕是不敢再來……”
其實劉琮知道,曹操馬上就要南征,無論是黃祖,還是文聘他都想留在身邊,時間緊迫必須加深彼此的信任,但練兵才是關鍵所在,所以當然不能留在江夏。當下編隊黃祖說道:“不妥,叔父與孫氏較量多年,有叔父在江夏,加上此番大敗,相信一段時間內孫氏不敢造次了。侄兒年紀輕輕已經領一郡太守,豈能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