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回來了……”門口小廝看到曹顒一行,高聲歡呼著,迎上前來。
隨即,曹元、吳茂、吳盛幾個也從大門裡出來,滿面歡喜地迎接曹顒回府。
曹顒翻身下馬,問曹元道:“三位少爺考得如何?”
曹元躬身道:“老爺大喜,三位少爺都中了。大爺中了第九名,柏二爺中了四十二名,松大爺中了一百三十七名。”
曹顒聽了,臉上也不由露出歡喜。
順天府鄉試錄取舉人都有定額,順治初年是每科一百六十八人,康熙三十五年改為一百四十一人。
左住的一百三十七,是倒數第四,可謂是運氣頗佳。
“打發人往馬家、朱家報喜了沒有?”曹顒笑著問道。
“先前太太吩咐下了,已經使人去了。”曹元回道。
曹顒點點頭,又問了兩句家務事,就回了內院。
蘭院上房,喜氣洋洋。
初瑜與田氏都在這邊,李氏笑眯眯地看著天佑與左住兄弟,心下甚是歡喜。
三個孩子同時下場,最怕有上有下,那樣的話,即便有中的,也不好太熱鬧。
現下,卻是無憾事。
左住、左成兄弟“雙喜臨門”,天佑的中舉也給曹家“錦上添花”。
田氏眼睛溼溼的,笑中含淚,不停地拿帕子擦拭眼角。
見曹顒進來,除了李氏,眾人都站起身來。
曹顒給李氏請了安,同田氏見過,又對孩子們讚了兩句,便先回梧桐苑。
待曹顒梳洗完畢,換了家常衣服,初瑜帶著天佑他們到了梧桐苑。
“孩子們想要去琉璃廠,預備明曰的謝師禮,我想著謝師是大事,外頭的東西,優劣難辨,還是從府裡預備的好。”初瑜笑盈盈道。
“正該如此。”曹顒點頭道。
見天佑欲言又止的模樣,曹顒道:“明曰起就要忙了,今兒你們想要出府就出府,只是記得不要太晚回來。”
天佑忙應道:“謹遵父親吩咐。兒子們出去,不是亂逛,是答應幾個書院裡的同窗,一道買謝師禮。即便是自家預備,怕也是要走一遭,那幾位同窗到京後,就在會館裡埋首苦讀,對城裡很是不熟悉,兒子們總要儘儘地主之誼。”
孩子們漸大,往後在官場仕途上,經營的就是人脈。
只要不是吃喝瓢賭的狐朋狗友,曹顒當然不攔著,便道:“會館人來人往,到底不便宜。不拘中與不中,若是有同你們兄弟關係好的,有心留在京中,可以請到府裡安置。”說到這裡,頓了頓,道:“一會兒出府前,去賬房支一百兩銀子。若是有寒門士子,又不願過來住的,可幫襯一二。”
三小齊聲應了,歡歡喜喜地退了下去。
夫妻之間,心意想通。
待孩子們出去,初瑜便笑道:“這回老爺可算不用再擔心,也能歡歡喜喜地給左住、左成兩個準備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