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上,唱標的筆帖式因高聲半晌的緣故,嗓子已經有些沙啞,停頓了一下,又有個大嗓門的比帖式接上。
“燕王鼎?這個東西還拍?”十三阿哥聽了,有些意外,不解地望向曹顒。
曹顒稍加思索,道:“十六阿哥向來行事謹慎,既然他認為能拍的,許是請示了上意,許是非國器。”
曹顒不愛古董,但是居於權貴之家,多少也曉得些。
畢竟是王權統治時代,皇家對於璽、鼎這些有皇權寓意的東西都很敏感。有什麼好稀罕的,鼎是做過禮器,可是做過餐具。
如今世面上流通的古董,多是各地的盜墓賊手中流出來的,曹顒更是興不起趣味來。
要是宗室人家,當曉得這個規矩,就算偶爾得了鼎器,也多是往宮裡獻的多。
一萬八買一隻燕王鼎,這般手筆的,宗室裡沒有幾個,其他權貴之人,就有點不好猜了。
這邊屋子倒是安靜,也不見有人招呼筆帖式遞帖子。
按照規矩,要是看到自己的中標數,就能交帖子給筆帖式安排交銀子。
另外一間包間內,已經有人捧著請帖,跟著筆帖式出去辦手續。
少一時,那人就捧了紅緞子面絨盒進來,恭恭敬敬地擺在桌子上。
面對簾子的椅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寶藍色老者,容長臉,面容有些消瘦。他左手坐著個青年人,二十五、六的年紀,留著短鬚,看著甚是穩重;他右手,坐著是個少年,十五、六歲,長眉細眼,看著文雅不失英氣。
“瑪法,這就是燕王鼎了?”看到紅盒子,那少年帶著幾分好奇,問道。
那老者不是旁人,正是前幾曰才從暢春園回宮的康熙。聽十六阿哥前幾曰稟告銀行拍賣之事,有了興致,帶著兩個孫兒過來溜達。因微服出來,這稱呼中就去了“皇”字,只做尋常旗人人家稱呼。
坐在他左手的,就是皇長孫弘皙;右手的,是十四阿哥嫡子弘明。這兩個孫兒,是皇孫中的得意之人。
聽了孫兒發問,康熙點了點,命邊上侍立的魏珠開啟盒子。
巴掌大小的鼎,墨玉所制,雕工古樸,周身刻著鼎文。
康熙拿起鼎,一邊看著,一邊用眼角的餘光,打量兩個孫兒。
弘皙看似恭謹,但是看到得這鼎時,眼神還是有些波動;弘明則稍顯木訥,只看了一眼就移開視線,支愣著耳朵聽外頭的唱標。
“這是今兒淘換到的第一個好物件,你們兄弟兩個誰要?”康熙摩挲著燕王鼎,對兩個孫兒問道。
弘明聽了,望向弘皙,兄弟兩個皆起身。
就聽弘皙回道:“阿瑪慈愛之心,孫兒們盡知。既是瑪法看上的心愛之物,孫兒們怎敢奪瑪法所愛?”
康熙望著他,看不出喜怒,轉頭望向弘明,弘明躬身回道:“瑪法,這個東西貴重,孫兒們怎麼受得起?要是瑪法要賞孫兒,孫兒寧願直接求銀子,多買些獾油,送到西北去,省得阿瑪遭罪。”
聽提到十四阿哥,康熙擺擺手,叫兩人坐下,道:“難為有這份心,你們都是好孩子。”